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引入醫護活水解市民看病難題

文/黃海鵬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9月26日舉行記者會,發布關於上月訪問一些家庭的孩子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和意見。先不說孩子看病輪候時間長,整個香港市民看病輪候時長都是老問題。老問題的存在和延續,本身便說明這麼多年的老辦法一直未來解決問題。公立醫院醫護不足,使香港醫療問題更加棘手,漫長的等待更是成為不少市民心中夢魘。

香港的公營醫療採專科分流制度,所有病患一開始只能看普通科,如需進一步診療,醫師會開轉介信,一般分為緊急新症、半緊急新症和穩定新症三種,再建議病人去看哪個專科,病人可自選到哪家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排隊,但無法指定醫生。

通常,緊急新症要等一星期左右,至於穩定新症,通過醫管局網頁查詢到,幾乎是遙遙無期。幾個專科中,以兒科等候時間最短,此次民建聯訪問了744名18歲或以上市民的家庭,調查中有五成孩子輪候公立醫院專科門診長達6個月以上不等,近兩成半家庭的孩子沒有尋求公營醫療服務的主因是輪候時間過長,而兩成受訪者花費在孩子身上的醫療開支達3000元以上,其中超過三成表示為家庭帶來沉重財政壓力。

因公營醫院輪候時間長,讓一些家庭寧願背負財政壓力而選擇私家醫院或者私人診所,有人說長者有「長者醫療券」,是否也應該設立「兒童醫療券」?不可否認,增設兒童醫療券也好,還是長者醫療券也罷,雖暫時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長遠來說,要解決看病難的根本辦法還是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免試執業的門檻。

有限度引入海外醫生效果不彰

香港人口老化加速,對醫療的需求急劇上升,導致醫生短缺狀況不斷惡化。香港統計處的數據顯示,到了2024年,香港的65歲及以上人口會增至168.3萬人,佔到整體人口的23%,而到2034年比例會增至3成。當下全港總計1.4萬多名醫生,僅約4成在公立醫院服務,平均每千人只有2名醫生,相對英國每千人3名醫生、澳大利亞每千人3.8名醫生有相當大的距離。根據特區政府的醫療人力規劃報告,預估2030年全港醫生缺額將達到1000人。

這些年雖然特區政府也有限度引入海外醫生,但效果不明顯,對龐大醫生缺口可謂杯水車薪。哪怕去年通過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免試執業,但符合4項條件(香港永久居民;須在公營醫療機構如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醫學院全職工作至少5年等)回港執業的少之又少。可見只有深層次改變結構性問題,為香港的醫護人手引入活水,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期待行政長官的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對彌補醫療短板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作者為湖南省港區政協秘書長、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會(香港)創會會長)

更多閱讀:

逾六成受訪者促政府設兒童醫療券 民建聯冀加強公私營醫療合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引入醫護活水解市民看病難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