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伊麗莎白二世的前世今生

文/劉佳星

今日驚傳伊麗莎白二世逝世的消息,享耆壽96歲。作為在位時間最長,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高齡的君主,她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英國,她「定義了一個時代」。謹以此文回顧她傳奇的一生,緬懷這位德高望重的世紀老人。

祖父喬治五世:莉莉貝特(伊麗莎白)才是未來真正的國王

伊麗莎白的祖父就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喬治五世是溫莎王朝的開創者。其在位期間,威望甚高。在喬治五世的統治下,大英帝國在1922年達到最大版圖,領土是全球土地面積的22.5%,人口達到全球的五分之一。

喬治五世有六個孩子,而大兒子愛德華八世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然而,愛德華八世卻讓父親屢屢失望。因為他不結婚,也不生育。直到遇到一位曾經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華莉絲·辛普森,他才決定與其共度一生。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準備迎娶辛普森的消息傳到王宮後,自然引起英國王室的不滿。人們無法接受一個曾二度離婚的美國女人成為英國王后的現實。但鍾情的愛德華八世卻留下那句浪漫的情話「為了和你(辛普森)在一起我將一無所有,我也沒有怨言。和你(辛普森)相比,皇冠、權杖和寶座,都不重要。」

面對兒子的「不聽勸說」,老國王喬治五世力不從心。他看透了這個不聽話的兒子,但他卻無能為力。只能將愛轉移到孫女伊麗莎白二世的身上。他甚至曾經斷言:「他(愛德華八世)永遠不會結婚,也永遠不會有孩子,莉莉貝特(伊麗莎白)才是未來真正的國王。」

外在剛硬的喬治五世,內心卻是溫柔的孫女控。有一次,英國大主教進宮後,竟然意外地發現老國王正趴在地上,而剛剛會爬的伊麗莎白則帶着這位國王正匍匐前進,眼前的一幕,令大主教驚掉下巴。在祖父的寵愛下,伊麗莎白成了唯一一個敢拉國王喬治五世鬍鬚的人,也是唯一一個被國王允許拉自己鬍鬚的人。

據英國史學家介紹,根據王室規則,任何即將繼承王位的人都將取名為「維多利亞」,但是考慮到作為第三順位繼承人的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是天方夜譚,在喬治五世的寵愛和應許下,這位本該叫「維多利亞」的女孩,被應許稱呼為「伊麗莎白」。孫女伊麗莎白表現出的超乎尋常的聰明和穩重,也讓祖父喬治五世更加喜愛她,對其寵愛有加。

第三顺位继承人意外继承王位

在祖父喬治五世離世後,伊麗莎白的叔叔愛德華八世即位,但「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辛普森,與內閣發生了衝突並退位。這成為英國王室最大的家族笑話。愛德華八世退位後,約克公爵隨即繼位,成為了喬治六世,他就是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十歲的伊麗莎白,自然成為了王室的第一推定繼承人。

1926年4月21日凌晨2點,伊麗莎白二世降生。(網絡圖片)

從父親登上寶座起,王室顯然在刻意訓練伊麗莎白的領袖風範和領導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伊麗莎白和母親以及妹妹並未前往國外避難,小伊麗莎白表現出了英國王室的勇敢。1940年,14嵗的伊麗莎白公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首次通過BBC向英國所有避難的孩子發表演説:「當和平來臨,請記住,今天的孩子會讓明天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充滿歡樂。」她稚嫩的話語中藏着堅定的信念,很難想像這出自一個14歲的女孩之口。

二戰的最後一年,19歲的伊麗莎白公主親自穿上軍裝,擔任機械師和司機為軍隊服務。(網絡圖片)

此後,伊麗莎白積極要求參加協助二戰,並成為王室中第一個經過正式訓練的汽車修理員。這一段經歷,也讓伊麗莎白更加貼近民眾,變得勇敢。1947年,她在生日當天發表廣播時,表達了其將終身服務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意願。

1932年,小公主伊麗莎白冒着小雨行走。(網絡圖片)

自此,她對多國進行訪問,開始學習外交事務。

1952年,正在肯尼亞訪問的伊麗莎白,得知了父親喬治六世離世的消息後,迅速返回英國,丘吉爾和一眾大臣到幾場迎接。走下飛機的一剎那,伊麗莎白已成為英國女王。但英國國王的登基之日往往是老國王的離世之日。作為剛剛登基的伊麗莎白二世,內心更多的是對父親的懷念和失去親人的悲傷。

伊麗莎白公主誕下大兒子查爾斯,第一次當媽媽,英國王位也有了下一代繼承人。(網絡圖片)

作為英國新一任國王,她必須堅強,承擔起對國家的責任。

伊麗莎白二世:英聯邦國家應保持團結

二戰後,英國實力被嚴重削弱,大英帝國逐漸解體。隨着全球去殖民化的趨勢開始浮現以及共和主義的興起,很多國家要求脫離英國獨立。為了挽救大英帝國瀕臨瓦解的命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開始訪問英聯邦國家,努力維繫英聯邦與成員國的穩定。

1957年,加納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時任加納總統魯瑪當時與蘇聯的關係越來越近,為阻止魯瑪完全離開英聯邦,伊麗莎白二世決定前往加納。在那個反種族歧視引發全球關注的時代,女王不顧自身安全,跨越英國各方阻攔,堅決前往加納。作為英國女王,她和加納總統魯瑪共舞,並留下珍貴的照片。伊麗莎白二世的這次訪問是有效的,既安撫了魯瑪留在英聯邦,也削弱了蘇聯對加納的影響。她與加納總理魯瑪共舞的照片突破了種族的隔閡,在反種族歧視歷史上引起了積極效果,留下了珍貴的史料。

她努力維繫着英聯邦,促進英聯邦的團結。1957年,作為英聯邦的首腦,她代表英聯邦在聯合國大會發言,呼籲英聯邦國家保持團結。

她也通過放權等方式,不斷地解救英國君主制的危機。在上世紀70-80年代,一些英聯邦國家,如澳洲、加拿大先後出現了反君主制的情緒後,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通過簽署法案,將修憲權、終審權移交所在國,化解了這些國家與英國的危機。她開放、包容的心態及時挽回了英國君主制。

伊麗莎白二世的中國情緣

女王一生訪問過100多個國家,她似乎跑完了大半個地球。於中國而言,伊麗莎白二世也是第一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英國君主。

1986年,英女王在訪華期間,與菲臘親王登上長城。(網絡圖片)

她在1986年訪問中國並與鄧小平會晤,這是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後,女王對中國的首次訪問,意義非凡。當女王在北京見到鄧小平時,她被鄧小平緊握雙手,鄧小平說「我作為一位中國的老人歡迎你的到來」,女王高興得哈哈大笑。之後,女王去了長城、紫禁城、兵馬俑等地。她説:「我去過很多地方,中國的長城是最美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盛大的國宴上,英國女王發表講話說:「大約390年前,我的先輩伊麗莎白一世寫信給萬曆皇帝,希望英國與中國之間能夠發展貿易。不幸,那封信沒有能送到中國皇帝的手中。還好,如今的郵政服務有所改善……你們邀請我們訪問這裏的消息安全抵達英國,我很高興能接受」。她英國式的幽默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次訪問也有力地推動了中英關係的發展,為香港的平穩回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英女王到香港中環嘉咸街街市參觀。(網絡圖片)

在回國途中,女王順便訪問香港。她於1986年10月21日乘坐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抵達香港,受到銅管樂隊、噴水消防船和其他形式的熱烈歡迎。她檢閱了儀仗隊,並騎馬穿過九龍的街道,還去了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看望學生。她還參觀了剛剛擴建好的沙田馬場。這次訪問,似乎是她在悄悄地對香港告別,因為她內心知道,在大英帝國衰落的背景下,香港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

中英走向:和則兩利,鬥則俱傷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問中國,給兩國關係的強化和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中英關係穩定的大背景下,1997年,中英兩國創造性地解決了香港回歸的問題,兩國關係也掀開了了全新的一頁。2004年,中英兩國更是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隨着兩國經濟、貿易的深入發展,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訪英,獲超級華麗接待。保守黨政府深覺經濟上中國銳不可擋,拉攏北京,開放中國投資煉油、港口與核電等具戰略性設施。中英關係達到「黃金時期」。

在樂觀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英關係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近年來,隨着中美關係持續走低,香港和新疆問題,以及華為5G禁令等事件,中英關係着實令人堪憂。

今年恰逢中英兩國建交50周年。在過去的50年裏,我們看到了兩國關係走勢對兩國人民的影響:「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關係處於黃金時期之時,民間貿易、留學、文化等也會逐漸深入。

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在後伊麗莎白時代,希望在英國新國王查爾斯的關注下,在新首相特拉斯的帶領下,中英兩國關係不斷發展,利在兩國,惠及世界。

(作者為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會員)

更多閱讀: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歲

英女王逝世享年96歲 查爾斯繼位成為英國國王

一圖睇英女王大事表 去年4月喪夫後健康轉差

熱點追蹤|英女王逝世 「日不落」帝國搖搖欲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伊麗莎白二世的前世今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