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英女王逝世 「日不落」帝國搖搖欲墜

文/周琳琳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地時間8日辭世,享壽96歲,在位70年又214天。73歲的長子、王儲查爾斯繼位,成為國王查爾斯三世。全國進入為期10日的哀悼期。日前獲女王任命為首相的特拉斯形容,伊麗莎白二世是建立當代英國的磐石。

早在維多利亞時期已無實權的英國王室,對英國人普遍意味着什麼?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因何會成為英國的精神象徵?

伊麗莎白二世是當今世上在位最久的君主,也是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早已成為英國象徵。(網絡圖片)

王室精神的傳承

1926年的英國,雖然從屢次戰爭中獲得新的殖民地,但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維繫一個帝國龐大的財政支出。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紛紛高漲。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讓原本為殖民地的自治領走向了完全獨立。也就在「日不落帝國」的統治顯現式微苗頭的這一年,英國迎來了王室「最後的百年輝煌」——伊麗莎白女王的母親剖腹分娩。

1926年4月21日凌晨2點,伊麗莎白二世降生。(網絡圖片)

雖然越來越多的英國人發出聲音,贊成廢除王室和君主制,但伊麗莎白一生堅貞地維護自己和王室的尊嚴,讓王室始終保留着精氣神。當女王還在,英國人就會懷念「日不落帝國」開疆拓土到3400萬平方公里的黃金時代。女王存在本身,就是國家團結的象徵。

1953年6月4日,在二戰後整體蕭條黯淡的經濟背景下,英國國民迎來了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禮。當時超過2000萬人觀看了加冕儀式的現場直播,民眾希望從儀式的富麗堂皇中看到未來的希望。女王加冕禮帶給英國人的決非一日的放縱與狂歡,更多是對生活的重新審視。歷史學家西蒙·沙瑪說,生活在這樣一個擁擠、經濟吃緊的小島國,很多英國人習慣自嘲,抱怨一切,這種境遇下,人們需要使他們感到作為英國人的自豪和快樂。當時整個英聯邦有53個國家,人口有24億,幾乎佔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年僅26歲的伊麗莎白成為了地球上榮譽最高的女王。

如今她的離去,或許讓人們重新思考一個時代的意義。對於綿亙百年的溫莎王朝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開始令英國人擔憂國運是否面臨分裂與衰落。

戰亂植下責任的種子

伊麗莎白早年的生活並不安穩。1939年,在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她因英國加入二戰,和妹妹一起被安排疏散到加拿大。但這個計劃被她們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拒絕了,伴隨着那句名言:「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英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英國,而國王永遠不會離開英國。」此後幾年,十幾歲的伊麗莎白公主住過巴爾莫勒爾城堡,住過桑德靈厄姆宮,住過溫莎小屋和溫莎堡,但始終沒有離開英國。也是在這一年,情竇初開的她對未來的丈夫菲臘親王一見鍾情。

戰亂的紛爭讓青春期的伊麗莎白接受了洗禮與歷練,也將自己的命運與英國的國運牢牢綁定在一起。

1932年,小公主伊麗莎白冒着小雨行走。(網絡圖片)

1940年10月13日,14歲的伊麗莎白公主第一次發表公開演講,在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陪伴下,對因戰爭逃往國外避難的英國小朋友致以真摯的祝福,也表達了積極抗戰的決心。「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當和平到來時,請記住,今天我們這些孩子,將使明天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由於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及納粹的惡行,1945年,19歲的伊麗莎白說服了父親,直接參與了二戰。她選擇到婦女支援隊服役,軍銜少尉。在這裏,她學會了駕駛和修車,也成為了英國王室中第一個會修車的人。

二戰的最後一年,19歲的伊麗莎白公主親自穿上軍裝,擔任機械師和司機為軍隊服務。(網絡圖片)

1947年,21歲生日當天,伊麗莎白通過廣播宣誓:「無論壽命長短,我都會終身服務於大英。」

伊麗莎白用70年的歲月踐行了這句話。

走出來的「親民形象」

伊麗莎白不是深居白金漢宮、高高在上的女王,而是用腳步走向民眾,代表英國與其他國家、地區交好。她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強化與前殖民地各成員國(如澳洲、加拿大、印度、南非等)之間的團結。

1954年,女王攜菲臘親王進行7個月的環球旅行,訪問13個國家。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洲、新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所到之處人山人海,預計當年澳洲有四分之三人口見過她。

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

1958年,女王頭戴鋼盔、身穿連體工作服,參觀蘇格蘭法夫地區的羅斯煤礦。這是她第一次下礦參觀,在礦井裏待了約半小時。

1975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首次訪港,是首位踏足香港的英國在位君王。她與丈夫菲臘親王於5月4日乘坐飛機抵港。二人此行到訪摩士公園、當時剛落成的何文田愛民邨、紅磡車站、香港大學、葵涌貨櫃碼頭、荃灣工業區及跑馬地馬場等地。其間,女王甚至走入港人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又穿着高跟鞋到街市與檔主問好,親民得教人驚訝。5月7日早上,女王夫婦離開香港,在離港前一夜,香港還舉行了煙花表演。

1975年的4天之旅,她先後到過馬場、街市、大學、公共屋邨、公園等多個地方參觀和探訪,圖為女王到中環嘉咸街街市參觀。(網絡圖片)

1977年,為了紀念在位25周年,女王在10周內訪問了36個縣作為慶祝。

女王第二次訪港是在1986年,也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的第二年。在來港之前,她先輾轉中國內地,走訪北京、上海、西安、昆明、廣州等城市,參觀了長城、西安秦兵馬俑博物館、紫禁城等景點。

英女王在訪華期間,與菲臘親王登上長城。(網絡圖片)
1986年伊麗莎白二世訪問北京。(網絡圖片)

伊麗莎白二世當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國宴上表示,「大約390年前,我的先輩伊麗莎白一世寫信給萬曆皇帝,希望英國與中國之間能夠發展貿易。不幸,那封信沒有能送到中國皇帝的手中。還好,如今的郵政服務有所改善……你們邀請我們訪問這裏的消息安全抵達英國,我很高興收到訊息」。

當年英女王結束訪問中國的行程後,乘坐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於10月21日抵港。英女王抵埗後檢閱儀仗隊,其後經過九龍的街道,沿着梳士巴利道和漆咸道,在沿途民眾揮旗歡迎下,前往香港理工學院(即如今的香港理工大學),探訪校內學生。

據香港博物館專家顧問鄭寶鴻的《順流逆流——香港近代社會影像1960—1985》,英女王在這3天訪問行程中,曾前往和平紀念碑獻花,出席立法局大樓、滙豐銀行總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紅磡體育館、沙田馬場及沙田隆亨邨等地的歡迎活動。

1986年10月21日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抵達香港後,與尼泊爾啹喀兵儀仗隊的負責人交談。(美聯社圖)

1986年的旅程是英女王最後一次訪港,直至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後,英女王亦再無踏足香港土地,這也算是對港人的最後道別。

政治上,她的立場則比較模糊,她與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關係,從未在公開場合上表達過看法。只有在那些可能影響到英國統一的議題上,她表示支持英格蘭與蘇格蘭保持統一,也因此激怒了一些蘇格蘭民族主義者。

「日不落」精神的落幕

每年聖誕,英國乃至西方人民,都翹首在電視機前,如果等不到女王的祝福演講,這個聖誕節就彷彿少了文化層面的靈魂意味。

2015年,截止這一年9月9日下午5:30,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間約為23226天16小時30分鐘,打破了她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在位時長紀錄。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女王進行電視演講為英國人鼓舞士氣。「我們將能再相會」,她直接引用1940年代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歌曲如此表示,「更好的日子將會回歸」。「儘管我們以往也曾面臨挑戰,但這次不一樣。這一次我們加入全球其他國家的行列一起努力,利用科學的偉大進展與我們本能的同情心來治癒。我們將會成功——這樣的成功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這些話同樣鼓舞了世界各地感同身受的民眾。除了這次講話,女王還有四次在聖誕時分之外的講話,分別在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2002年女王母親去世,以及2012年女王登基60周年。

2021年,跟女王結婚72年的菲臘親王逝世,由於疫情限制措施,女王獨自坐在一邊,參加丈夫的葬禮。這個她從13歲就芳心暗許的希臘王子,儘管一起走過風風雨雨,但她始終堅定且溫柔,給了丈夫最妥適的港灣。

伊麗莎白公主誕下大兒子查爾斯,第一次當媽媽,英國王位也有了下一代繼承人。(網絡圖片)

2022年,女王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接見英國新首相特拉斯,又見證了一位英國首相上任,工作到了人生中的最後一刻。

女王的一生,經歷過戰爭,獲得過榮耀,遭遇過大風大浪,也體會過人間冷暖。她內心的真情與行為的擔當,令人們愛她、敬她。惟人生相逢有緣盡,花開花落終有時,命運如是,國家如是。

更多閱讀: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 享年96歲

英女王逝世享年96歲 查爾斯繼位成為英國國王

一圖睇英女王大事表 去年4月喪夫後健康轉差

英女王去世|英國國王稱「最悲傷時刻」 特拉斯指英國「陷入巨大震驚」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英女王逝世 「日不落」帝國搖搖欲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