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丨參考各地經驗 以新思維「搶人才」

文/葉文斌

特首李家超日前(24日)出席主禮香港理工大學校園主校門揭幕典禮時,指出香港在推動創科發展上,既要向外「搶人才」,同時要積極培育本地人才,讓香港的創科生態圈百川匯流,生生不息。上星期,筆者亦撰文指香港要「搶人才」,亦要培育本地青年,今日筆者想分享一下,如果我們透過參考不同地方的經驗,再把之改良、引入香港,其實香港要成功在全球不同地方「搶人才」,還可以再創新猶。

具針對性地輸入國外人才

之前在傳媒的深度報道中看到,為了引入外勞而紓緩國內人手不足的問題,日本就在2019年3月,與尼泊爾簽署合作備忘錄,日本向尼泊爾特定技術人員開放了勞動市場,又為相關人才提供居留身份;早前,就有首批在尼泊爾接受護理培訓的學生赴日工作,除了基本的月薪外,相關人士每年亦會得到兩次的64萬日圓(約38,596港元)獎金。日本的做法,就是先研究國內有哪些行業缺人,繼而具針對性地向其他地方輸入人才,並且提供了獎金以至居留身份等誘因。

至於德國,由於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讀大學以及更高的學歷,結果其「學徒合同」模式受到重大影響,勞動力亦正在萎縮,有研究更顯示在未來15年內,德國會失去500萬工人;德國的應對方法,就是一方面吸引新移民,一方面把目光放在難民身上,當局會開設專門的職業訓練中心,培訓所需人才,而且培訓課程的費用由當地政府承擔,又會向學員支付住宿和生活費用。與日本不同的是,德國還善用了已經身在德國的移民或難民,將其轉化為國家或不同地區所需要的人才。

香港也能套用「搶人才」方法

回到香港,其實香港在某些行業也有一些引入勞工的方法,例如現在不少家庭都會聘請傭工,當中絕大部分,也是由菲律賓以至印尼等地方引入。如果香港缺乏創科人才,亦可以透過類似方式從其他地方引入,例如考慮與個別國家或地區簽署協議,從更高層次引入人才;以筆者所知,除了內地有很多相關人才外,其他地方如印度,亦不乏創科人才,關鍵就是特區政府如何做好配套,吸引外來人才甚至企業「落戶」香港。

香港有個特殊情況,就是當特區政府以至不同界別為社會問題歸根究柢時,都會發現很多問題也是土地房屋問題;特區政府以至各大企業要引入人才,未必很困難,困難在於這些人才要「住在哪兒呢?」,若是購房予外來人才居住,這是天價的成本;租房子予他們,又「小數怕長計」;讓特區政府提供宿舍,但特區政府現在連公屋也興建不夠。筆者斷言,居住問題可能才是引入外來人才的最大障礙。特區政府將在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搶人才」的方案,筆者期望,相關方案將會是考慮周全,能夠方方面面顧及到人才以至他們家人需要的完備方案。

(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選舉委員會委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丨參考各地經驗 以新思維「搶人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