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於去年10月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22日)發表網誌,指政府積極帶頭推動跨部門合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當中一大突破是落實了「上網電價」(Feed-in Tariff) 政策,支持民間積極投資於太陽能發電等項目,鼓勵善用其各自空間以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當局至今接獲逾2萬宗申請,估計陸續安裝後每年可生產近3億度可再生能源電力,足以應付9萬個家庭 (大約相當於中西區的住戶總數) 的電力需求。
黃錦星指出,現時政府訂立可再生能源每度電收購價由3元至5元,較其他城市的定價高,主要因為政策在起始階段,希望令安裝太陽能發電組件的回本期具相對高吸引力,推動民間投入可再生能源發電。不過世界各地產業及技術成熟後,當地的定價水平亦會適時下調,平衡社會利益,當局亦會盡快公布價格檢討安排。
黃錦星表示,社會除了需要投資從產電源頭逐步實現「淨零發電」外,市民亦必須日常加強節能,以達致有效減碳又慳錢,同行多管齊下應對「減碳有價」的大挑戰。
更多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