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今日(8日)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
為回應《巴黎協定》,政府在2017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提出在2030年把本港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的減碳目標,相等於碳排放總量減低26%至36%。隨着各項減緩措施相繼落實,香港正穩步邁向2030年的減碳目標。2019年的碳強度已較2005年下降約35%。初步估算2020年人均碳排放量會由2014年峰值的6.2公噸降至約4.5公噸。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特區將致力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主持新成立的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督導委員會,制訂整體策略。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宣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會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並加強減碳中期目標,力爭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公布更新版的氣候行動藍圖時說:「在2019年,發電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66%),其次是運輸界別(18%)和廢棄物(7%)。因此,我們的減碳工作需要聚焦在這三個關鍵領域。新的藍圖具體講述「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和措施,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