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媒體與社會各界這幾天有關移民的話題突然間似乎多了起來。不論是情緒發洩也好,還是個案追蹤調查也好,抑或是理性探討也好,在探討港人移居後面對的種種問題時,倒是有一個不約而同的結論:移民並不見得好。台灣地區的「中央社」前天也湊着熱鬧發表了一個移居台灣港人的專題報道,追蹤報道了移居台灣的港人阿K的悲歌,這些在台灣的港人,「比二等公民還二等公民」。如此無言結局,情何以堪!雖無醍醐灌頂之效,卻把想移居台灣的港人澆了個透心涼。
據台灣「中央社」引述台灣「移民署」統計,2020年獲得在台居留許可的港人有10813人,2021年申請居留的港人為11173人。在獲定居許可方面,2020年有1576人,2021年則有1658人,兩者相差無幾。另據統計,2016年確定移民台灣並取得護照的有1086人,2017年是1074人,可見近五年來,選擇移民定居台灣的港人,雖有增加,但未至明顯大幅增加程度,就算申請移居的人數在增加,但獲准定居者並未明顯增加。港人通常選擇新北市、台中或高雄等遠離台北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較廉宜和有更好的生活空間。但有機構同時也發現,約有一半港人在移民台灣後回流香港,當中又以夫妻兩人家庭為主,相信與他們移民後不適應當地生活有關。
台灣「中央社」報道稱,近年台灣收緊審查移居港人和移居條件,對赴台港人造成重大困擾。報道採訪了一名暴青阿K,他本來已過了求學年齡,但為了有機會申請成為台灣人,被逼重回校園,須經歷四年讀大學加上五年就業的九年漫長熬煎,並且必須突破在最後一年每月收入達平均工資兩倍的重重難關,才可取得定居居留權,屆時已是人到中年。依據當局公布的最新平均工資數據為25250元新台幣(約合港幣6787元),也就是說,阿K九年後至少要達到月薪50500元新台幣(13500元港幣),才有資格最終獲得永久居留權。先不說阿K能否獲得如此「高額」的月薪,單就大學苦讀四年再工作五年,即在2031年,才能力爭達到本港樹仁大學、珠海大學、恒生大學畢業生現時一出校門就可以獲取的月薪。不說不知道,台灣人原來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九年後已是中佬的阿K拿着一萬多一點的人工,能買到房娶到老婆嗎?
報道更指,這類流浪者面臨生計困難,他們來台前未能先存一筆學費,也沒有家庭支援,無奈之下,非法「打黑工」成為這個群體的常態。種種困境讓阿K相當灰心:「這讓我覺得,我們比二等公民還二等公民」。那是否可以形容為更次更差更低的三等四等公民?箇中淒苦憤懣,只有當事人自己心知肚明。回港無門,定居受阻,可謂騎虎難下。此時此刻的阿K也許悔不當初,恨不得用三字經問候戴耀廷。
即使透過投資移民和專業移民申請移居台灣的港人,亦同樣面對不少難題。一些移居台灣前曾在大陸生活過,又或曾在香港的中資企業工作過的港人,都被台灣移民機構視為另類而遭到蓄意刁難。
觀乎修例風波期間台灣當局的神操作,挾風波吃盡暴亂紅利的蔡英文口口聲聲「撐香港、關心香港,給港人最大的支持和聲援」,渾水摸魚意外延續政治生命,當面對「投奔」的香港人,卻是處處製造障礙,甚至歧視刁難。民進黨人的虛偽陰險,絕非用世態炎涼一詞可以道盡港人的心酸與淒涼。套用一句網絡用語,倘若相信民進黨的鬼話,母豬都能上樹!
至於前不久曾因核酸檢測血流披面意外佔據網絡一角的王喜,竟然還天真以為自己是當紅明星,會受到夾道歡迎呢,孰不知在台灣人眼中,你算哪根蔥!至於那位曾經高喊「自由」的黃某生,也只能像個秋天的螞蚱,在台灣未蹦跶幾天就悄無聲息了,到頭來只能被影視界嗤之以鼻,原來是因為嘴賤。
其實,2019年前已有台灣學者研究發現,港人低估了融入台灣社會的難度。雖然台港兩地語言、飲食相似,但基本文化始終有別,「例如台灣是一個重人情味的社會,即是講求關係;但香港人講求制度,遇有不滿便直接反映,兩者容易發生衝突。」這或許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台灣人個個自顧不暇,飯碗爭崩頭,哪有多餘的剩飯呢,嗟來之食其實並不好味。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