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 | 移民棄爺娘 世間見淒涼

文/黎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少時讀《木蘭辭》,腦海中閃現的都是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英姿颯爽背影。及至成年,視覺不期然移向了木蘭凱旋歸來的心境:「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何其如此?因為故鄉有木蘭魂牽夢繞的爺娘。

前幾天本專欄刊文「移民悲歌 離鄉人賤」,著重剖析了部分一時衝動選擇移民他鄉的港人,在背井離鄉的鄉愁中,淪落為二等公民,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備受精神熬煎,甚至還不時遭白人白眼,更有無法忍受者,不得已選擇返回香港。其實這些都是前話,今天要講得是後話,因為移民不得已隔斷親情,甚至完全背棄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中國人素有尚孝行孝之美德,且不論是否受過良好教育,此為天經地義的品格。生前一粒米,猶甚死後一滴淚。「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歸根結底,老有所親,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終,就是最為圓滿的人生旅途。若然背棄爹娘遠走他鄉,先是不論給爹娘施加的無形思念之苦,已非人倫所序,若然因為移民導致經濟狀況轉差,難以盡孝盡責,不能贍養父母,豈不是人倫失序,有違綱常。

話說近日有網民在「親子王國」討論區發文,聲稱她已移民外地,但收入只勉強夠一家人用,又要在外供樓,所以無再匯錢供養在港的父母。發文者透露,儘管如此,在港父母仍有寄物資給她,她亦有吩咐父母幫她再購置物品。「但我而家啲錢係我老公畀嘅,我唔敢拎啲畀我父母,好似好衰咁」。有網民當即跟帖表示,「咁其實唔關移民事,你移唔移民,多少都應該畀父母,呢樣唔使父母開聲。不過你地只諗移民,點解唔將父母零用納入開支?」「當然需要畀錢父母生活啦!莫講係移民,當年自己自費去讀書都準備好一年嘅家用畀媽咪先離開香港。離開香港係個人選擇,唔代表子女嘅責任就唔需要負,自己走咗唔代表父母唔使食飯!」

還有網友旗幟鮮明地講咗更多大道理:是否供養父母應該是移民前就要考慮清楚,「你移咗民啫,你父母嘅生活照舊,唔覺得有懸念,除非你本身在港都無畀家用,否則,少有少畀啦,移民前應該要考慮嘅因素」。當然,亦有明白現實的網友出言:移民開支負擔沉重,現實總是難以兼顧,「好多移民嘅唔掉轉叫父母匯返錢去英國救濟都算唔錯...移民有幾多個真係仲養返父母啊?」

其實,查究網民的意思,莫外乎這樣幾點,一是供養父母是天職,多或少都是心意;二是移民前應該慎重考慮清楚;三是移民或會導致個人經濟狀況惡化,捉襟見肘;四是移民或會增加父母的經濟壓力;五是選擇移民很大機會會導致棄養父母。

這幾天有多家媒體都在關注移民話題,其中有媒體就報道,走佬黑暴窮到燶,亦有媒體報道有移民者在他鄉搵不到合適工作,窮途末路之際,不得不返回香港。可見,移民他鄉並非個個都能夠適應或面對新環境。若然無足夠心理準備經濟準備,冒冒失遠走他鄉,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社會地位、金錢收入諸方面都大打折扣不盡人意甚至備感淒涼,況且還要背負不孝的心靈道德拷問。長此以往,憂心忡忡,傷心傷肺,那有何必做此孤注一擲的絕情抉擇呢?

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就是孝敬。雖然現如今已經不再提倡父母在不遠遊,但有父母才有家。人生在世三大情:親情愛情友情。若然移民遠去,周邊四圍友情很可能蕩然無存,若然因為經濟狀況驟然轉差,愛情亦或難以天長地久,況且,遠走他鄉,父母之恩情無以為報。痛失三情,幾與行屍走肉無異,人生還有什麼快樂?還有何意義?

相關閱讀:

講真D| 移民悲歌 離鄉人賤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 | 移民棄爺娘 世間見淒涼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