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今日(22日)舉行第五波Omicron疫情發展模擬模型的更新記者會。根據模型推算,現時全港約有440萬人已感染新冠病毒,絕大部分人正在康復或已康復,相信疫情在3星期前已達高峰,第五波疫情目前出現較回穩情況。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若沒有其他強烈因素影響,預計到4月21日,本港感染數字將下降至3位數,認為目前要決定香港未來抗疫前路,是選擇「清零」,抑或選擇「走向風土病」。
梁卓偉表示,如果選擇「清零」,回到第五波疫情前的狀態,需要緊守邊防防控措施,應比今年一月初時的措施嚴謹,包括機場的防控、檢疫酒店的風險需百分百控制等,不能重蹈覆轍;而在確診數字達3位數低位時,要有全民核酸檢測配合,同時要有多項準備,包括將確診者隔離、安排密切接觸者及次密切接觸者檢疫、追蹤,以及如何處理帶有病毒殘餘的感染者等。
另一選項是「走向風土病」,梁卓偉說,在這個策略下,最大目標是「減重症、減死亡、減醫療負荷」,而不再爭取找出最後一名感染者。在「三減」大原則下,做到入院數字不超過醫管局可以承載的數量,不會再次出現急診室、病房出現「人等床」現象,同時將死亡個案降到最低。
他相信,目前已有約6成人被動感染,並不理想,餘下約4成未有感染的市民,若在未來一個月,當局能夠增加採購新冠藥物並提高疫苗接種率,市民亦更有處理確診經驗時,或可於可控情況下產生「自然免疫」。但他說,若採取這個策略,需要考慮多個未知數,包括新變種病毒的致命率等。
梁卓偉又說,留意到抗疫路向的討論,在政治層面出現爭拗,但在科學上,他形容「清零」是中轉站,「走向風土病」是終極站,兩種選項都是同一條路,只是「早與遲」之分。
他表示,差不多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同意,這個病毒會長久留在人類世界,第六波疫情是一定會來,認為最安全是準備「走向風土病」,這亦是必經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