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昨日發表專訪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與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兩篇文章,內容聚焦怎樣減低院舍感染數字、加強對長者的保護,以及如何發揮民間組織這股重要抗疫力量等內容。
專訪引發市民廣泛關注及熱議,許多讀者通過電郵、來電及Facebook私訊等方式,對專訪內容提出意見,有批評,有建議,還有呼喚吶喊,表達市民希望早日戰勝疫情的期盼。
應有部門統籌調配物資 避免重複派送分配不均
民建聯深水埗社區幹事林偉文
第五波疫情中,深水埗成為重災區,每天的確診個案都在上升,當中許多確診家庭都住在劏房之中。隨着中央出手援助,內地的抗疫物資源源不斷運抵香港,再加上本地的團體、企業等捐款捐物,物資很充足。除了我們組織的義工團隊外,還有不同政黨、團體參與派送抗疫物資,因此難免會出現重複派送的情況,也間接導致分配不均。
另外,在派送過程中,我們會要求求助居民提供快速測試的照片,以及向政府申報的截圖,以確認其求助的真實性,我們也會登記留存。我希望能有一個協調部門,可以為派送物資進行統籌,並建立一個中央數據庫,協助合理調配四方八面的物資,讓抗疫物資落到實處,對長者有切實幫助,讓更多的市民得到幫助。

義工團體太分散 集中調動才有效
民建聯中西區支部副主席楊開永
我們地區義工小組一直致力幫助居家抗疫的市民,送的物資多數是中成藥,但有一些長期病患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他們需要特定的處方西藥,這方面就很需要政府的協調。如果由政府做統籌,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友記常見的慢性病藥物就能保證供應。
另外,我們都有義工確診了,如果政府可以集中統籌義工工作,即使有義工要退下火線,都能夠及時調派其他義工,做好協調。所以我希望政府可以集中統籌義工工作,能更精準派送物資,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及早幫助市民。
九龍社團聯會黃大仙地區總幹事余維俊
我負責九龍東抗疫物資的接收及調配。目前,中央援港的抗疫物資,以及一些社團的抗疫物資,也會通過全港抗疫連線派送出去。當我們收到相關物資後,會盡快分配給各區的義工團體,再分發出去。但有些求助者是通過WhatsApp和電話登記,現在沒有一個中央數據庫,無法整理求助者資料,重複派送的情況確實會出現。
另外,香港各區其實都有很多社福機構,當中不少已經植根社區數十年,不僅有人手,更有脈絡,比較了解該區的居民,例如有機構是長期服務少數族裔的,如果能統一調動這些機構一同抗疫,派送物資一定更加精準、快速。

婆婆亞博館隔離 22日無沖涼
亞博館隔離設施除了部分病床被閒置,更有年長患者連續22日被禁足、無沖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被問及有關情況時表示,政府希望多增設七個暫託中心,但人手不足問題未解決,而社會福利署在內地招聘護理人手出問題。
失去聯絡 家人以為離世
一名89歲的婆婆早前確診送院被轉送亞博館隔離後,家人便與她失去聯絡,更一度以為她已經離世。女兒幾經聯絡,終於找到仍在亞博館內的婆婆,將她接回家中,並發現她在亞博館期間長達22日無沖涼,形同虐老!
協助跟進這個案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近日接獲大量求助個案,都涉及確診長者由醫院轉送亞博館後,便與家人失去聯絡。其中一名96歲的伯伯,本月2日由威爾斯醫院轉送亞博館,其孫女至9日才收到電話說有待覆檢,但11日仍未見他獲送回安老院,於是求助,當日稍後才取得聯絡。
江玉歡說,亞博館隔離設施應增加人手,除了護理人員,應增加人手做好聯絡工作,亞博館內各館應設立專線,讓家屬方便了解患者情況。
林鄭月娥表示,安老院的照顧員或保健員長期欠缺20%人手,疫情下工作人員也染疫,人手更短缺。她表示,勞工處已放寬輸入勞工的條件,社署亦希望在內地招聘1000名照顧員來港,但「恐怕這次招聘都出現了問題」。她又指出,已就人手不足問題向中央提出請求,但由於兩地制度不同,需就內地人員來港如何協助或輔助醫院管理局進行治療工作,做一些方案。
就長者入住隔離設施後未能即時聯絡家人,林鄭月娥說,會要求管理這些設施的人員與安老院舍和長者親屬做好聯繫。

熱線不通,官僚冷漠
讀者林森
我爸爸在三月初確診,幸好他已打了兩針,病徵輕,留在家中隔離。爸爸獨居在深水埗的唐樓,我和太太住在黃大仙,我便每隔一天把物資、藥物等送到他門口。怎料上星期我和太太快測陽性了,初時我很徬徨,爸爸有高血壓,本來差不多時候要去覆診取藥,現在竟然連我和太太都需要隔離。而政府的熱線不通,政府靠不住!於是我嘗試找區議員幫忙,再轉折聯絡上在深水埗一帶服務的義工團隊,終於找到義工幫我爸爸送藥。
官僚冷漠,可憐前線公務員做到無停手,太多確診個案難以一一兼顧,所以我覺得政府更應該好好利用民間義工團隊,他們當中有些已植根社區多時,了解長者、基層的需要。政府如果可以統籌好這股強大的義工力量,不分散行動,他們一定可以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精兵。

看罷高官訪問 院舍姑娘斥「美麗謊言」
深水埗護老院竇姑娘
我在深水埗一間護老院做護工,院舍有40多名院友,當中30多人已染疫,輕症的會在院舍內隔離,但我們只有一間隔離房,空間根本不夠,有病無病都困着。有老人家原本好好的,突然情況轉壞,送到醫院下午就走了,人心肉造,大家都覺得很難受。我有睇高官那篇訪問,說盡「美麗謊言」,令我更加氣憤,不吐不快。
不單止老人家危險,我們做護工的,也日日提心吊膽,很多同事都中招了,人手更緊,政府有無理過我哋?我上兩星期也確診了,中招後不敢回家,害怕傳染家人……心理壓力很大。院舍的防護裝備亦只夠大概一個月,但現在訂貨、送貨都不容易,安老院就像荒島一樣,我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政府的支援、安排可否加快進度?
政府說過,安老院舍閉環管理,護工都要集中管理,但到底有沒有明確的安排和指引?感覺政府做事很慢,好多老人家等他們救的。我平常身體狀況都幾好,患病幾日,呼吸困難,也覺辛苦,更何況那些有長期病患的老人家?

院友感染,我們不懂如何醫
西環護老院龔姑娘
我工作的護老院在西環,第五波疫情以來,我們院舍有許多院友受感染,大部分患者都有發燒、全身無力、喉嚨痛等症狀。我們只能通過外展醫生、通過zoom看診開藥,後來有院友家人拿了一些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和金花清感顆粒來,讓我們給老人家吃,事實證明這些中藥是有成效的。
衞生署未能提供有用信息
我覺得如果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第一時間重視老人家,及早將陽性院友接去隔離治療,根本院舍的嚴重情況是可以避免的。但當時的指引是「非重症不可以送院」,待到我們將重症院友送入醫院,又要迎來漫長等待。我們有一位院友已經去世,當時他兒子陪他到醫院,要苦等四日才有病床,老人家已經發高燒40℃了,最後也抵擋不住病毒而去世。
我們真是好痛苦,作為照顧者,不是醫生,老人家感染,我們真是有心無力,在疫情下求助無門。同衞生署了解情況,得不到有用信息。之前什麼物資都沒有,保護衣、N95口罩全部都沒有。姑娘們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最後一個個都受到了感染。希望政府增加人手,優先幫助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讓他們得到有效的治療,也希望放寬外勞限制,提供更多人手照顧老人家。
我都想分享,患難中亦見真情,我們有個院友已經103歲,她的兒子本身是護士,他得知母親感染後,並沒有責怪我們,反而一直鼓勵我們,為我們打氣。兒子也非常孝順,因為院舍不能探訪,他請求我們能否帶母親來到窗口,兒子就隔着窗戶向母親揮手,老人看到許久不見的兒子,也慢慢伸出手,向遠處的兒子揮手示意。
真是好希望疫情快點結束,打贏呢場仗,香港生活早日回到正軌。
(來源:大公報)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