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大國建造|專家揭秘:如何用120天建成港版「火神山」

兩院項目負責人張毅今日到理大舉行主題演講。(點新聞記者攝)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昨日(25日)起在香港會展中心3D展覽廳舉行,中國建築專家團也走進大學校園及香港民生工程,為香港大學生講述中國建築的發展歷程和成就。

去年新冠疫情在港肆虐期間,特區政府向中央請求助港抗疫。中央隨即落實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助港火速興建「港版方艙醫院」,其後更只花了短短4個月,便建成全新醫院「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兩家醫院合稱為「兩院」。為進一步介紹「兩院」項目建築科技的創新實際,「兩院」項目負責人張毅今日(26日)到理大舉行主題演講,分享相關建築過程的特點與挑戰。

他表示,「兩院」項目不但要跟時間賽跑,更是一項崇高使命,形容這是中央政府送給香港的最好禮物,充分反映祖國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我們實際用時120天,提前了2天交付,原本3至4年的建設工程。」張毅稱,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他們已經知道這不是常規的項目。

中建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建國際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是2020年中央援港抗疫「兩院」項目的負責人,即在今年初竣工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社區治療設施項目。前者位處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現有土地,後者位於亞博館8號展館至11號展館,又稱「港版方艙醫院」。

「醫院是最複雜的民用建築類型,體量很大,功能及科室很多,建築布局、設備系統複雜,亦須注重以人為本,滿足綠色環保要求等」,張毅表示要建設一所大型現代醫院,不管是在香港、內地還是世界,一般需要至少3至4年時間,因此必須通過技術創新,才能快速滿足建造醫療設施的需求。

張毅指,有關項目在中央政府的決策下,由深圳市政府作為建設方,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在港建設項目,開創了「一國兩制」工程管理新模式。項目必須保證結果、程序正義,建造過程亦要嚴格遵守香港標準,確保合法、合規。「項目現場累計開工人數逾24萬人次,高峰期每日開工人數逾4000人,所有參與者都秉持同一信念,時間就是生命。」

他特別提到,兩個項目均採取「以人為本」的設計考量,例如「港版方艙醫院」創造了雙重負壓環境。原來,團隊在亞博館內新增8台製冷機組,並對原有24台風櫃機組及通風設施進行改造,創造「大負壓」環境;「小負壓」則主要針對病情嚴重者,病房是使用公司自主研發及設計的「Venus」負壓隔離方艙,應用了DFMA原理,所有構件的尺寸、重量都經過計算,可純人手安裝,每間房安裝時間在3小時內,可重複拆裝使用。

張毅總結說,「港版方艙醫院」提供的負壓設施及智慧化系統,大大提升了社區治療設施的管理效率;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納入了醫管局使用體系,使公立醫院一線負壓病床數增加了75%,整體測試能力提升了15%。「兩院」項目的建成均有效提升了香港抗擊疫情的能力,是中央政府送給香港的最好禮物。

張毅又指,組裝合成建築技術(MiC)適用於香港,未來的組裝合成建築技術,可能會將航天科技防火物料引入到鋼結構的MiC中,有助於迅速解決住屋需求。

聽完張毅的演講 學生們這樣說

「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在香港抗疫工作上是一項標誌性項目,所以有興趣來聽一聽,了解一下到底是如何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成一所醫院。」理大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鍾同學表示,一所醫院能夠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完成,毫無疑問是一項突破,因此在參加講座前,已預料當中會有很多技術值得參考學習,結果亦不負期望。「例如裏面講到的『Athena Ⅲ MiC負壓隔離病房』、『Venus』等等,都是自主創作,亦有運用到很多創新技術,令工程得以加快完成。」

理工大學學生對此次分享會感慨良多。左為鐘同學。右為楊同學。(點新聞記者攝)

張毅於會上亦有分享建造業的未來發展和願景,包括業界要配合國家的「雙碳」目標,建設綠色建築。作為年輕一代,鍾同學對此深表認同,並指業界也應對社會盡責,透過科技創新實現更多減碳方案,令建築更綠化。

理大建築系畢業生楊同學表示,作為建築學生,「見到香港要起咁大規模,而又咁短時間建好的醫院,毫無疑問是歷史創舉。所以這類主題,由有經驗的人來分享,是很值得去聽的」,他認為這類活動可擴展予更多一般市民大眾,讓大眾多了解國家建築的工作發展,開拓視野。

(點新聞記者姬文風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大國建造|專家揭秘:如何用120天建成港版「火神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