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調查指膠袋徵費成效低 陸頌雄:政府應儘快實行減廢藍圖

工聯會及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公布有關市民使用膠袋的習慣及現行膠袋收費計劃問卷調查結果。(點新聞記者攝)

工聯會九龍東辦事處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29日)公布一項有關「市民使用膠袋的習慣及對現行膠袋收費計劃」的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超過 7 成受訪者經常自備環保購物袋,可是膠袋的棄置量仍然太高。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政府應儘快實行減廢藍圖,引領各項政策及措施的推行,以改變市民習慣,從源頭減少使用即棄塑膠,以及促進本地綠色經濟發展。

團體於上月 9 日至 27 日期間向311名18歲或以上市民進行問卷調查。報告指,在現行每個膠袋收費$0.5 下,有近五成(48.6%)受訪者表示會拿取膠袋。如每個膠袋收費上調至$1,只有約兩成半(24.8%)會拿取膠袋。若每個膠袋收費上調至$2,表示會拿取膠袋的受訪者只得 8.4%。WWF 海洋污染經理王素君表示:「每個膠袋收費$0.5 已維持多年,其經濟誘因早已被消化。每個膠袋收費由$0.5 上調至$1,相信能大幅減低市民拿取膠袋的意欲,調至$2 更有另一幅度的阻嚇力。」

調查又發現,六成半(65.6%)受訪者拿取膠袋的原因是衞生,另近六成(57.2%)表示因所購買的物品必須使用膠袋盛戴,其他原因包括方便(34.1%)、商店主動提供(19.3%)、留待自用(16.1%)。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表示,在疫情下,理解市民因衞生原因而拿取膠袋,惟仍有部分市民因方便及商店主動提供而拿取膠袋,反映相關的教育宣傳仍有改善空間。部份市民更拿取膠袋作垃圾袋之用,但即將實施的垃圾收費須要使用指定垃圾袋,建議加強相關宣傳教育。

工聯會社區幹事李嘉恒表示,在不考慮收費的情況下,超過七成(72.3%)受訪者認為用保鮮紙包裝的食品不需要向商戶拿取膠袋,近七成(67.8%)認為有氣孔包裝的食品也不需要拿取膠袋,即棄杯裝但非密封的飲品(53.7%)及非密封包裝的食品(51.8%)也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不需要拿取膠袋。他表示政府應考慮原先包括在豁免範圍內的膠袋,改為納入收費計劃。豁免原意是平衡食品衞生需要,但這些膠袋往往不能重用,建議商戶提供誘因,鼓勵市民減少使用膠袋。

團體建議政府應儘快檢討現行的膠袋收費計劃,包括收費及豁免範圍,在濕街市安排器皿租用服務,例如可重用膠盒,為市民提供可重用的選項,加強垃圾收費的相關宣傳教育,把所有材質的購物袋納入徵費計劃,以進一步加強「自備購物袋」的文化,環保署定期公布各大零售商所得膠袋徵費,增加透明度,在多方面加強工作,以減少使用膠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調查指膠袋徵費成效低 陸頌雄:政府應儘快實行減廢藍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