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飲水思源的最佳方法: 研究香港家族史

文/關品方

歷史上廣東省之下並無太多層級的行政區分。例如一般說藉貫,南海九江,順德樂從,新會茶坑,新興新城,東莞萬江,等等。由於社會變遷,經濟蓬勃,來自廣東省的港人,现在提到祖籍,要說明是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或順德區樂從鎮,雲浮市新興縣,新會市茶坑鎮,等等。

古人云:慎終追遠,長佑子孫。飲水思源的最佳方法,是研究自己的家族史,一切從溯源地方誌及人物誌開始。這樣做,香港絕大部分華人將會發現,其實祖先來自大灣區。舉例,據不完全的統計,750萬港人中間,大約有七分之一來自東莞。181年來不變的是港人黃色的臉,粵港之間關係緊密,廣州(古時稱為南海)和香港血脈相連。1911年九廣鐵路通車後,從珠江西岸的南海番禺和順德,以至四邑各地的人民陸續來到香港,可謂絡繹於途。香港經濟繁榮,社會發達,不論是1842後,1949後還是1997後,離不開港人自身的辛勤努力。太平山下的金碧輝煌,獅子山下的璀璨亮麗,是來自五湖四海華人的汗水結晶。歷史是由人民創造。今天港九新界的繁榮穩定和建設發展,源自大部分不問姓名勞動人民的集體成果,是中外互動交流,一起追求和平共融,排除戰爭干擾和破壞團結的共同成績。

港人如今處在撥亂反正的過渡期,為了重建美好家園,要革新振興。力謀變革創新以圖復興,「新興」是港人今後新階段的關鍵詞。

舊日的廣東省新興縣,現在屬雲浮市,不在大灣區範圍內,據說有建議要求雲浮納入到肇慶。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家國正新興。

新興縣出過不少名人。例如梁佐勳,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6軍的團長,只活了37歲,1938年在抗日戰場上為國捐軀。蘇其禮22歲到廣州農民講習所報讀,是毛澤東的第3期學生。他從事農民運動,1928年為革命壯烈犧牲時只有25歲。葉季壯長期在香港工作,接受共產黨領導,到廣西參加由鄧小平和張雲逸等領導的百色起義,後參加長征到達陝北。他長期從事有關財政,糧草,軍需及後勤给養。抗戰勝利後,葉季壯作為先遣部隊被派到瀋陽與蘇聯紅軍取得聯繫,為大批中共幹部和軍旅部隊進入東北創造條件。彭真,陳雲和葉季壯三人獲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早獲得軍銜的第一批。葉季壯到東北後,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改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後勤部長,東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東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長兼商業部長等職,協助陳雲領導東北解放區的財經工作。新中國成立後,葉季壯主持外貿工作,制定「以出定進,進出平衡,積極可靠,留有餘地」的方針,對有限的商品資源進行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內銷和外銷的關係。在國際貿易方面,他提出「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則。他長期主管財貿工作,被譽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紅管家」,在周總理的领導下,他享有極高的威望。

新興縣的歷史人物還有李耀漢,翟汪,甘卓棠,葉肇,勞祟聘,陳光燕,梁鴻楷,不必一一細述。梁文蔚在港英時期任職華民政務司署,關心家鄉文化教育事業,樂善好施,新興無人不知。梁仲偉習少林蔡李佛拳,又是跌打中醫,和南海九江的胡立峰和關志國齊名(習南派鐵線拳和工字伏虎拳,是內科中醫和養生師)。溫北英是農業專家,悉心鑽研養雞技術,掌握雞苗溫室孵化和雞病防治等群雞飼養先進技術。此外還有潘順慶(不銹鋼制品,企業家)和侯萍溪。侯萍溪16歲離開家鄉遠赴加拿大;他一生愛國,在加拿大居住66年,作為旅加僑領,貢獻良多。他1957年應周總理邀請回國訪問;82歲才回到新興頤養天年,1993年以88歲的高齡終老於家鄉。

另一個長壽的新興人是關中岳,活了82歲。關中岳15歲參加國民革命軍,追隨孫中山,歷任國民黨軍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師長。1949年10月24日,這位抗日名將以國家利益為重,毅然率部起義,全體官兵攜同武器裝備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港人鄉情濃郁,港九新界各地不少同鄉會,商會及社團組織,家國情懷,惠澤鄉梓,同胞之情,血濃於水。凡我國人,於民族的感情難捨難斷,與家鄉的紐帶堅靱不拔。過去24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妄圖割斷港人與內地的關係,製造對立,對抗和仇恨,簡直狂妄而荒唐。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思想和歷史傳承,綿遠流長,永遠斬之不斷,抽刀斷水水更流,不絕如縷是鄉愁。中華文化的對內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傳統農耕社會追求和諧包容的特色。如今即使國人在科學技術方面迎頭趕上,深信中華民族的鄉土情懷永遠不會改變。

新興縣在歷史上最出名的另一個人物是六祖慧能。他是佛教禪宗的祖師,活了75歲(公元638至713年),十分長壽。慧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建立了南宗。他的佛性直指人心,是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他是把佛教普及於普羅眾生最重要的一個佛教祖師,因此得到中原皇室的重視,尊重和供養。有唐一代,皇朝屢次請慧能進宮,為他建寺做塔。他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和師兄爭奪衣缽。五祖要他們誦佛偈。師兄先說: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後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的境界更高,因為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法?只須當下修行,悟道就在目前。慧能提出不傳文字,但求頓悟的禪修方法,知難行易,也知易行難。慧能受到唐皇的禮請,武則天三番四次派高官請慧能禪師入宮,他就是不肯。

慧能在新興的故居,現在的國恩寺,只賸當年武則天為他修建的十分之一面積,如今簇新如故。他的弟子們所寫的六祖壇經,研究佛學的人必讀。有關六祖慧能的事蹟,史籍記載十分翔實,後世對他的貢獻,相信在新時代對美好的人文生活嚮往的氛圍下,自有包括佛門弟子在內的人民群眾,予以發揚光大。

祖籍新興的港人,估計數不在少。本人近日藉着探訪港人在新興建造的「樹賢農莊」的良機,到雲浮及新興一遊,在白虹貫日的和煦艷陽之下,但見朗朗乾坤,一切都成為好。凡此種種,深信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活在當下,對祖國,對「一國兩制」,對特區今後路向三方面的觀念正急劇逆轉,回歸正軌的過程中,最終一定會懂得心田先祖種,福地後人耕的傳承真締,以自己的故鄉為念,以家族的歷史為榮。

由於被殖民長達155年,部分港人心態上早已「去國多時」,但估計最終必定以文化回歸達致人心回歸,落葉歸根,狐死首丘。香港特區教育界過去24年來一直長期忽視鄉土歷史教育,被所謂本土派扭曲為「香港民族論」,十分荒謬絕倫之餘,實有分裂國家之嫌。特區政府多年來長期以所謂言論自由的騎牆思維為藉口,明裏暗裏助長分離意識,培植忤逆土壤,是時候嚴詞喝斥,促其撥亂反正,要充分肯定同鄉會,商會和社團組織作為社會力量的正面作用,原因在此。期望下屆特區政府在新的特首領導下,包括教育局長等嶄新的治港領導班子能夠讓港人耳目一新。領導班子的成員如能够從各自的家鄉歷史講起,讓年輕一代有所參照,那就善莫大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飲水思源的最佳方法: 研究香港家族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