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通識科要改革 國民教育更要加強

文/黎岩

2009年推行新高中而增設的通識教育科,教育局昨正式公布改革設想,將大幅削減課時、取消校本評核、考評只設「及格」與「不及格」,以及更改科目名稱。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將就新科目的考試方式、銜接大學聯招等,與有關方面商討,新科目仍維持必修必考,待條件許可,最快可於明年9月落實推行,意味下學年升讀中四的學生,將成首屆修讀新科目的學生。

推行多年的通識教育科,由於被教育界指內容空泛,天馬行空,自由發揮,被別有用心的反中亂港勢力所利用,成為煽惑對抗政府,反對中央,仇視國家,鼓動暴亂的政治工具,遭到教育界與家長的強烈反對與質疑。今次推出的改革路徑,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香港教育亂象問題,但至少可以通過審查參考教材及教案,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杜絕反中亂港勢力染指教育,荼毒學子,在一定程度上堵塞教育漏洞。但是,解決教育亂象這一關乎香港社會未來長久和諧穩定發展,解決香港社會離心力與向心力的根本問題,還必須通過加強國民教育,尤其是強化憲法教育、強化基本法教育、強化國歌法國旗法教育,強化香港國安法教育這些極具針對性的拾遺措施,既要補漏,又要拾遺,通過補漏拾遺雙管齊下,才能使香港教育重回正軌。

根據教育局課程及評估指引,通識教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其中所選取的單元內容主題,對學生個人、社會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也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圍的知識,擴闊視野,學生須運用從三個學習範圍所獲取的知識和角度,並推展至新的議題或情境,來進行一項獨立專題探究(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簡稱IES)。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內容涉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和「能源科技與環境」六大單元。通識教育科自開辦以來,由於其所存在的先天不足,就被置身於輿論的漩渦中。通識科相關學科內容及教學手法備受詬病,社會要求改革之聲不絕。

2001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334新學制」,著手研究將通識科列入高中必修科。到了2012年,首屆新學制通識科文憑試開考,同年發生「反國教事件」。前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更稱通識內容已「異化」,梁美芬亦多次公開批評通識科教師的操守及政見,2013年,梁美芬成立「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要求檢討通識科,更於2015年3月在立法會提出無約束力議案,再要求全面檢討通識科,包括改為選修科。

2017年11月,教育局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專責小組。2019年6月,專責小組展開3個月公眾諮詢,同月爆發修例風波。2019年7月,示威者衝擊立法會;董建華直指香港通識教育「徹底失敗」。2019年9月,專責小組發表諮詢文件,建議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教育局推高中通識教科書變相自願送審計劃。2020年9月22日,專責小組發表新高中課程最終報告,建議保留為核心科目,維持「必修必考」。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出席《施政報告》教育政策措施記者會時,主動花上大篇幅交代通識教育科未來改革方向,證實將該科維持必修必考,但公開試只設及格與不及格,重整及刪減一半課程內容及課時,取消「獨立專題探究」,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分認同,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及《基本法》與法治,提供內地考察機會等,日後教科書須納入「適用書目表」,並首次提出科目重新改名。

楊潤雄表示,通識教育的爭議在社會從未停止,甚至已被污名化,當局綜合了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同時回應社會關注,作出相關精簡課程的決定,目的為學生創造空間聚焦學習、符合學習利益。

對於外界質疑當局未有接受專責小組建議,是政治凌駕專業,楊潤雄強調,現時改革方向與專責小組的宗旨和目標一致,不存在「推翻建議」之說;他又否認不評級會弱化科目,「學生不必再考慮如何在考試得分,或會更能培養其分析思考的能力。」

局方將要求通識科從現時12個主題減半至6個,當中規定其一項須到內地參與當地的專題研習,有關研習會被評級。通識科未來仍維持必修必考。

針對目前通識科內容被批評流於「天馬行空」、缺乏知識基礎、主觀性及隨意性較強的指控,在新安排下,相關部門將主動向學校提供合適的書目,若學校堅持自選書目,校方須事先把擬用書目送交審批,獲當局批准才能使用。

楊潤雄表示,將全面「加強」德育教育,包括培育學生的「守法意識」 和「同理心」,除了繼續推行《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亦將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楊強調,學校及老師都需要加強有關培訓,目前局方正在制訂國安教學指引,將來予學校參考。

楊潤雄表示,在《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學校有責任在校園內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教育局現時已著手準備數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會推出指引,讓學校了解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的方式,另外亦正製作關於國安教育的教學資源,加強教師對這方面的知識。

楊潤雄續指,對於新入職、在職以至可能升職的老師,教育局要求接受培訓的核心時數將有新要求,要將憲法、基本法以及國安教育均納入培訓要求,「因為這些知識,老師一定要識,一定要知道」。至於為何選擇內地作為考察地點,楊指,現時通識課程已有不少內容談及中國的發展,選擇內地是「符合課程架構要求」。

通識課改革方向得到了教育界的支持。中學校長黃晶榕就贊成改革通識科。他形容,通識科無論在課程設計、教材各方面也出了問題,由於目前教材多數取自網絡和傳媒報道,經常會涉及一些主觀的意見,甚至會誤導學生。他批評,現時通識科的課程設計有違原本想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原意,甚至變為純碎討論時事的課堂。

可見,通識科不僅沒有如外間所傳要被「殺科」,相反,科目的重要性及內涵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擴充,是以最小的改動令到學生利益最大化社會共同利益最優化。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從根本上糾正了過去通識科被異化被污染被扭曲被肢解的根本問題,回歸課程宗旨及目標,成為學生建立穩固穩定穩妥的知識結構、培養明辨慎思能力、正確認識身份認同的學習平台,以期學生通過學校學習與接觸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並具備最基本德愛國愛港思想意識,以期香港教育在符合基本法的初心原意的基礎上能夠沿著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維護港人根本福祉的軌道前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通識科要改革 國民教育更要加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