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大角咀堅城泳池含菌量超標 學者:池水同廁板冇分別

康文署轄下泳池陸續重開予市民使用。近日,有媒體抽取5個公眾泳池水質樣本化驗,發現有3個泳池被驗出總含菌量超標,而所有樣本亦檢出大腸桿菌,其中觀塘及大角咀游泳池總含菌量更超標至少1.5倍。有學者形容「(池水)基本上同個廁所板冇分別」,醫生則提醒不慎飲用泳池水,可能會導致腸胃炎等健康問題。

記者於部分泳池重開後數天,分別抽出大角咀、堅尼地城、維多利亞公園、顯田及觀塘游泳池池水,交由專家化驗及委託學者分析化驗結果。根據規例,每毫升泳池水細菌總數不可超過200粒,但化驗結果顯示5個樣本中,大角咀游泳池、堅尼地城游泳池及觀塘游泳池的水質樣本總含菌量超出標準1.3-1.5倍,當中以大角咀及觀塘超標最多,每毫升的水有超過300粒細菌。

此外,根據規例每100毫升的池水不可含大腸桿菌,惟化驗結果顯示,各泳池水的每毫升樣本中亦驗出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當中堅尼地城游泳池及觀塘游泳池更檢出分別35及39粒。

「如果跟政府嘅標準,(池水)基本上同廁所板分別不大。」負責分析今次化驗結果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兼職講師(科學)梁浩文博士表示,相信是因為疫情期間,池水久久未有消毒及過濾,導致細菌持續在泳池的過濾器出水位循環,加上可能過濾系統並不完善,故得出是次化驗結果。

梁浩文解釋,泳池常見的菌類包括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後者常見在人類皮屑上,兩者有共生作用,每當人類皮膚接觸水,就可能會掉入水內,所以結果檢驗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並不意外。他亦呼籲,所有泳客在落水前徹底沖身,確保水質清潔。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醫生則表示,泳池水含有大腸桿菌,可能會導致腸胃炎,而患者會出現痾嘔、發燒等病徵,如果嘔吐嚴重可能會脫水,感到非常疲倦,「細菌進咗尿道嘅時候,可能會引發尿道炎。」

唐繼昇續指,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可以進入皮膚,造成皮膚發炎,出現皮膚紅腫等,同時亦有可能會有腸胃不適,小朋友則可致扁桃線發炎。他提醒,所有進入泳池使用者必須注意個人衞生,如果皮膚有傷口則不建議下水,進入池面前亦應沖身清潔。

香港眼科醫學院前院長周伯展則提醒,倘泳池水含菌量超標,使用者的眼睛有可能會發炎、痛、流淚水,並出現分泌物等,且有機會引致結膜炎,嚴重可致角膜炎,「如果(角膜炎)係嚴重,如果冇及時醫治,可能會結疤,可能會永久影響到視力」。他建議市民游泳時要配戴上泳鏡,上水時亦要用毛巾清潔雙眼。

康文署回覆查詢指,署方已為轄下44個公眾游泳池的水質制訂了水質監測指標,各池均有一套完善的過濾和消毒系統,又籲游泳人士必須注意個人衞生,暢泳前應先淋浴及先使用洗手間等。署方亦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加強清潔措施,包括至少每4小時以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及消毒設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觀塘大角咀堅城泳池含菌量超標 學者:池水同廁板冇分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