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內地7月金融數據:信貸需求待修復 積極財政顯效中

【點新聞報道】人民銀行今日(13日)公布內地7月金融數據。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表示,7月信貸減少500億元,同比多減3100億元,信貸餘額同比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至6.9%,這是自2005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信貸餘額下降的月份。然而,社融增量達1.16萬億元,同比多增3893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微升0.1個百分點至9.0%,顯示社融增長仍具韌性。

王運金指出,居民部門信貸需求明顯降低,7月居民信貸減少4893億元,短期與中長期信貸分別同比多減1671億元和1200億元。他分析稱,這主要受就業與收入預期偏弱、房地產市場需求不足及季節性因素影響,「居民消費與購房需求依然偏弱,政策調控效果尚未顯現」。部分居民存款流入股市,但「收入增長-消費增加-企業盈利-投資擴張」的良性循環尚未形成。

企業部門信貸增長同樣呈現季節性回落,7月新增企業信貸600億元,同比少增700億元。其中,票據融資大幅增加8711億元,同比多增3125億元。王運金認為,企業信貸需求受出口預期不佳、項目配套融資季節性回落及股市回暖影響,「但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對項目融資增長的帶動效應將逐步顯現」。

政府債券融資成為社融增長的主要支撐。7月政府融資增量1.24萬億元,同比多增5559億元,國債與地方債分別實現約4400億元與8100億元增量。王運金強調,「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為『兩重』項目建設、『兩新』工作、科技創新等提供了充足『彈藥』,將逐步釋放對擴大投資、刺激消費的積極效應」。

展望未來,王運金認為,雖然7月信貸需求偏弱,但不應過度悲觀,需更多關注社融的平穩增長及政府債券的長期效應。他指出,「隨着關稅『休戰期』延長與美聯儲降息概率上升,今年我國所面臨的外需壓力相對減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家解讀內地7月金融數據:信貸需求待修復 積極財政顯效中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