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近年,關於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倫常慘劇不時發生,繼上月初深水埗有男子疑不堪照顧壓力,偕智障的姊姊一同燒炭身亡後,同區最近亦有一名患情緒病年的婦人,因抵受不住照顧年邁母親及唐氏綜合症胞弟的壓力,日前弒母殺弟後企圖自殺,由登門社工揭發報警,把婦人救回。對於照顧者慘案不斷出現,議員、社工以及關注團體都提出不同處理建議,筆者認為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被照顧者的人數也會隨之增長,社會需要建立一套更為健全、有效的支援照顧者政策。
對於近期接二連三有照顧者慘劇發生,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全港有逾40萬名照顧者,屬龐大群體,加上疫情後市民整體精神健康狀態轉差,生活、工作壓力大,都市情緒問題若未及時介入與紓緩,可能惡化為嚴重精神問題,建議盡快在全港十八區設立由政府主導及營運的照顧者支援中心,並把部分青少年服務中心轉型為照顧者支援中心,充分調動社福界資源,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針對性服務。
有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就分析,今次涉事家庭並非社署跟進個案,過往亦沒有暴力紀錄,年邁多病的女戶主、患抑鬱症長女,兩人都要定期到醫院覆診,患唐氏綜合症的兒子一星期5天居住院舍多年,即是一個家庭內三名病患,都有接受政府各種支援,只是分開不同部門處理;若家庭成員各自分開接受政府支援,政府部門之間資料未互通,未能識別為高危家庭,便可能釀成倫常悲劇。
綜合不同資料,筆者認為要盡力防止有關照顧者的倫常慘案發生,第一步是照顧者如精神、照顧壓力大,可以向社署或社福機構求助,勿因為怕家事外傳而怯於求助;第二層面則是照顧者身邊的家人、朋友,如發現照顧者已有不堪壓力的跡象,也應該鼓勵或陪同照顧者求助;至於政府層面例如精神科醫生、社會福利署等,亦可以多走一步,對於有負面情緒的病人或個案,更主動安排社工等跟進,與照顧者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良久之前,筆者曾經就照顧者問題撰寫過文章,文章的個案就包括88歲的婆婆,要照顧患有柏金遜症的93歲姐姐,以至是一位婆婆要照顧有先天性疾病、長期坐在輪椅的兒子,不同的照顧者,不論本身是否有工作在身,照顧年老家人或患病親人,本身的負擔已經相當之大,亟需社會各界的支援或幫助。推出照顧者支援熱線、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以及關愛隊上門探訪等一系列措施,是特區政府有所作為的表現,之後全面地建立更穩固的安全網、照顧網,也是必須執行好的工作。
筆者認為,在照顧者問題上,有時不一定是把照顧者的全部工作分擔過來,而是照顧者在疲累或精神狀態不好時,需要一份從心而發的支持或支援,例如照顧者感到疲累時,可以有照顧者支援中心暫時照顧着家人;又或者想找人傾訴時,有社工能以專業角度開解照顧者的情緒等等,都可能會拯救了生命。勿因善小而不為,如大家發現身邊有照顧者需要支持,無論是言語上的、行動上的,以至是陪同他們去求助,大家都要伸出援手,因為一個穩固的安全網或保護網,社會各界都包括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