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俊獅
前幾期和讀者朋友們分析了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事例。由於教科書為了批評政府干預市場,往往會運用兩個例子,其中一個最常用的例子,就是最低工資,另外一個就是租金管制。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分別解釋了西方經濟學理論的說法,而且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狀況作為例子,詳細說明了理論的錯誤。基本上,香港的實際情況和西方經濟學理論完全相反。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西方教科書出現的這個錯漏,是屬於不小心的錯誤?還是故意的錯漏呢?這個問題會令到讀者比較驚訝,因為教科書怎麼會故意有錯呢?
這個問題有很多人會覺得匪夷所思,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教科書就是教別人認識真理,怎可能會故意加插錯誤進去?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思考怎樣判斷錯漏是故意加插的?還是無心之失?或者有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方法,去評估錯漏到底是故意的?還是非故意的呢?
其實真是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方法去評估,就是靠通過考慮機會率。這個就需要我們去看那些錯誤的特性。如果錯漏是無心之失,那麼由於錯漏之間是沒有任何規劃,所以這些錯漏應該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是互相獨立的。
反過來說,如果很多錯漏有着同樣的關係,而且這些錯漏都令某一類特殊的人群獲取利益,那麼很顯然這些便不是無心之失,而是經過規劃。因此如果通過觀察這些錯誤理論背後獲益的人群,再考慮每個錯誤之間的關係,便能夠更清楚掌握錯誤的來龍去脈。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錯誤令某一些人獲益,另外一個錯誤也是令同一夥人獲益,第三個錯誤也是同一夥人得到好處,甚至第四個,以及其他所有錯誤都是同一夥人得到好處,那麼通過計算機會率,這些錯誤是獨立的機會率便會很低。因此通過考慮機會率這個很客觀的方法,便可以很好地去評估眾多的錯誤,到底是否經過有心人規劃,或者只是無心之失。
了解過評估的方法,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最低工資及租金管制的情形。參考以前幾期文章的解釋,最低工資理論的錯誤,是漠視社會中低層人群利益,即領受最低工資的人群,而偏袒社會中的富裕階層。而租金管制理論的錯誤,卻也是漠視社會中低層人群利益,即居住在劏房的貧苦大眾,而同樣地偏袒富裕階層,即房產的擁有人及大型房地產機構。
筆者通過用香港特區政府的數據,及實際情況解釋過這些西方經濟學理論如何出錯,在此不贅。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這兩個錯誤理論的獲益者,就同樣是社會上的富裕團夥,包括商業機構。而且這兩個理論分別是要求政府不要干預市場,要求政府不得對剝削工人的最低工資作出規管,也不得對剝削租客的高昂租金作出規管。
這種偏幫富裕團夥,而故意漠視社會低層、壓迫貧苦大眾的錯誤,也不限於教科書中的最低工資及租金管制這兩個例子。之前筆者所解釋過的通貨膨脹例子其實也是一樣。西方教科書都是通過錯誤的理論,故意偏幫社會上的富裕團夥及商業機構。
因此,可以明白,這些錯漏都是故意為之。因為得益的人都是社會上同一夥人。所以根據機會率去觀察,這些錯漏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西方經濟學教科書故意製造出來去影響輿論以及控制社會思想,而無心之失的機會率則非常之低。
筆者的文章一直努力揭發這些不為人知的教科書錯誤之處。其實,如果細心分析自會發現,西方經濟學理論教科書的錯誤,都不是無心之失,而是故意為西方政府及西方財團謀福利,尤其是金融財團。認清了這個問題,以後看世界自然會如水晶般清澈。
那麼除了剛才筆者所提出的例子以外,西方教科書還有沒有其他錯漏呢?答案是還有一大堆。這個筆者以後在本專欄,繼續和各位讀者詳述,一起揭穿西方教科書背後的黑暗。如果想了解更多西方經濟學理論背後的錯處及影響,敬請繼續關注本專欄以後的文章。
(作者為香港恒生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暨經濟學課程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