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點ESG|低空經濟護航工友安全:無人機 +「智眼」打造工地「隱形安全帽」

【點新聞報道】本港每日有數以萬計的建築工人,在密如蛛網的棚架與重型機械之間勞作,如何保障他們的安全是本港建築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最近,發展局在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工程中,率先引入搭載激光雷達和熱成像相機的高負荷無人機,配合自主研發的「智眼SmartEye」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工地的全天候、高精度遠程監控。這項技術作為香港首批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其核心價值並非單純追求工程效率,而是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貫徹到工程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中,為保障工人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無人機的載荷力達六公斤,可搭載光學雷達掃描儀等不同設備,全方位收集空間數據。(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無人機如何成為工友的「隱形安全帽」?

「智眼SmartEye」管理系統如何能實實在在保障前線工人的安全,減少工業意外的發生呢?答案就藏在無人機的「超能力」之中。

過去,檢查高聳的棚架、陡峭的斜坡或是爆破後的隧道內部,往往需要工人以身犯險。現在,無人機可以輕鬆代勞。發展局副秘書長何英傑介紹,無人機採用的「超視距飛行技術」,意味着操作員可在安全地點,操控無人機深入視線無法觸及的危險區域。例如,在颱風過後,無需派員冒險進入可能存在山泥傾瀉風險的偏遠地帶,無人機便可先行勘察,第一時間傳回高清影像和數據。

更重要的是,無人機搭載的激光雷達掃描儀,能以毫米級的精度構建工地的三維立體模型。「智眼SmartEye」系統通過對比不同時間的模型數據,能即時發現哪怕是最微小的變化,例如斜坡的傾斜度是否異常、構築物有否出現沉降或裂縫等。一旦系統偵測到潛在風險,便會立刻向管理人員發出警報,防患於未然。這套系統將傳統的「事後補救」升級為「事前預警」,從根本上改變了工地安全的管理邏輯,為工友戴上了一頂看不見的「智能安全帽」。

香港「低空經濟」如何助力可持續發展?

從ESG專業視角審視,無人機在沙田工地的應用,遠不止提升安全那麼簡單,它為香港的基建工程樹立了一個全面的ESG典範。

傳統工程勘察往往依賴重型機械和大量人力,不僅消耗化石燃料,產生碳排放,還可能對地表植被造成干擾。無人機採用電池驅動,大大減少了項目的碳足跡。通過精准計算挖掘出的泥土和岩石體積,可以優化物料運輸和廢料處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這與減少建築業對環境影響的目標高度契合。

保障工人安全與健康是「社會」層面的核心。無人機通過替代高風險人工作業,直接降低了工傷事故率,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這是對社會責任最直接的體現。

「智眼」系統將所有勘察數據電子化、可追溯,為工程質量和安全合規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有效防止了因人為疏忽或數據不準而導致的質量問題,是建築業現代化管治水平提升的有力證明。

這項試點項目不僅將應用於沙田,未來還將會在元朗錦田河及水塘管理等12個不同場景進行測試,標誌着香港正系統性地將低空經濟融入城市管理,為全球特大都市如何利用創新科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香港經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易點ESG|低空經濟護航工友安全:無人機 +「智眼」打造工地「隱形安全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