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2025年度LegalOne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大獎盛典」今天(9日)在廣州舉行,並發布《大灣區法律服務市場觀察報告》。該報告顯示,粵港澳執業律師增多。廣東律師數量位於全國第一,截至去年底已近8.68萬人,同比增近10%;香港執業律師截至今年5月超1.17萬人;而跨境法律服務需求年增25%,跨境投資與併購、數據合規與網絡安全、跨境爭議解決等成為熱點;其中,「中概股回港潮」催生了對高端、複雜法律服務的需求。
「《大灣區法律服務市場觀察報告》(下稱《報告》)基於對區域內超過100家律所、逾500家企業的調研。」智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錢靜瑤表示,《報告》顯示大灣區的市場格局呈現「雙核引領、多極支撐」特徵,廣州、深圳律師人數近5.5萬人,佔比超60%。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服務中心擁有逾1.17萬名執業律師,珠三角其他城市律師隊伍亦快速成長。

大灣區企業「走出去」的法律需求突出
錢靜瑤指出,隨着灣區加速融合發展,企業跨區需求增長、資本跨境流動、政策聯動落地以及商業活動日益頻繁,從而催生大量由政策直接帶動的法律服務需求。同時,大灣區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亦助推了新興產業發展與相關法律服務需求增長。而大灣區企業「走出去」的法律需求尤為突出,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逐步發展成為大灣區對外貿易的新興市場,對法律風險評估、合規、跨境爭議解決、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等相應法律服務的需求也愈發迫切。
大灣區也催生獨特的跨境律所組織形式。截至去年底,廣東共有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26家,以及香港律師事務所在粵代表處25家。截至去年7月底,已有超過480名港澳律師取得了大灣區律師執業資格。
《報告》顯示,大灣區法律服務市場在政策驅動和經濟活力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諸多熱點和前沿動向,包括跨境投資與併購、數據合規與網絡安全、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營、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監管、跨境爭議解決,還有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與合規等。其中,資本市場的戰略重心轉移,催生上市與融資法律服務新浪潮。

「中概股回港潮」催生對高端法律服務需求
當前港股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新上市公司共44家,同比增加近47%。《報告》分析指出,受國際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以往將美國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作為首選上市地的中國企業,特別是科技、醫藥、消費領域的公司,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香港。這一「中概股回港潮」催生了對高端、複雜法律服務的巨大需求。
今次現場還啟動 「全球法商融合圈層計劃——粵港澳大灣區站」。該計劃將通過多元形式,鏈接法律精英、企業法務與商業領袖,助力跨境資源互通與實戰經驗落地,為法商融合搭建長效合作平台。此外,還評選出「涉外法律服務律師15強」等一系列獎項,突出其在跨境服務、新興領域布局等方面的實踐成果,為大灣區法律服務生態的專業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的行業範本。
(點新聞記者方俊明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