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消息傳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竟然要求英特爾的CEO陳立武辭職。為何如此?筆者還要探究其深層原因。現在看來,美國的反華浪潮可能已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陳立武是馬來西亞裔美籍華人。可惜他黃色的臉是「非我族類」,不被認同是白種人。
全球的半導體行業領導層大約有一半是華人,此言非虛。博通的陳福陽和英特爾的陳立武都是馬來西亞裔美籍華人。陳立武的祖籍是福建德化(在福清附近)。
陳立武(1959年出生,現年66歲)是現任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半導體行業中備受尊敬的元老級人物。他出生於大馬而成長於新加坡,留學美國後居留下來加入美籍。他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物理學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理學碩士,舊金山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陳立武1987年創立風險投資公司Walden International,以獨特的投資策略聞名。他投資了數百家初創公司,其中不少後來成長為行業翹楚。例如Annapurna Labs被亞馬遜以3.7億美元收購成為其芯片部門的核心;Nuvia被高通以14億美元收購成為高通與英特爾在筆記本電腦PC芯片市場的重要組件。
從2009到2021,陳立武擔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CEO長達12年。在他的領導下,CDS收入翻倍,營業利潤率顯著提升,股價漲幅超過3200%;他大力投資研發,推動CDS在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取得技術領先地位。
2022年,陳立武獲邀加入英特爾董事會。當時英特爾正深陷困境,產品欠佳、收入下滑、股價大跌。他積極參與戰略決策,尤其在併購委員會發揮了關鍵作用。去年8月他因策略分歧辭去英特爾董事職務;今年3月,英特爾董事會180度轉變,任命他為首席執行官至今。過去3年,英特爾的變化甚具戲劇性,為人津津樂道。
陳立武2022年獲得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最高榮譽「羅伯特·諾伊斯獎」,對他多年來在半導體行業的貢獻高度認可。
陳立武以其卓越的領導藝術和堅定的執行決心著稱。他善於傾聽團隊成員的意見建議,尊重他們的專業見解,同時又能作出果斷決策,引領公司朝正確方向前進。他注重培養團隊的凝聚能力和協作精神,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他又堅持技術與商業充分融合,以技術創新引領,不斷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他理解商業運作的規律,善於把握市場機遇,及時制定精準的商業策略。在高新科技界、尤其在半導體行業,陳立武接近40年的專業生涯充滿了挑戰、取得了成就。他不僅在技術領域有深厚造詣,在商業管理和領導藝術方面也有卓越表現。英特爾近年的表現稍有回落,他來到領導崗位,有望為英特爾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新崛起。陳立武和英特爾今後的表現值得我們關注。
作為英特爾的新任CEO(剛踏入第5個月),陳立武制定了公司願景和業務規劃,表達強烈的改革決心,強調要傾聽客戶心聲,要重新贏得客戶和市場的信任,重塑公司文化、回歸工程本位;要從零開始,像初創公司一樣重新運作。他計劃通過組建強大的團隊來糾正過去的錯誤。他認為英特爾要剝離一些非核心業務,專注於自身的核心業務,利用AI和「軟件2.0」來重頭起步、重新拓展。陳立武以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廣泛的人脈關係著稱。他在技術領域有深厚積累,在商業管理和風險投資方面也有卓越表現。他的領導風格注重科技創新、下行授權和客戶導向,致力打造一個鼓勵創新、充分授權和客戶服務的文化。
英特爾現時的最新動態顯示,正積極推動轉型和改革,旨在恢復英特爾一流產品和一流代工的地位,還是離不開朝向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和芯片三方面的綜合開發。
筆者近期關注黃仁勳、陳福陽和陳立武等、還有上一代的錢三強,楊振寧和何澤慧等一串熟悉的姓名,旨在探究華裔在高新科技領域為什麼人才眾多的原因。華裔在高新科技領域展現出卓越才能,與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文化因素密切關聯。華裔群體普遍重視教育,家庭和社會對學術成就期望較高,促使許多華人在科學技術領域追求卓越。中華文化崇尚勤奮和競爭、揚名聲顯父母、報效國家民族,這些強烈的意識和特質,有助華人在科技領域取得成功。過去180多年來,美西方國家提供了優越的科研環境和大量的發展機會,吸引了全球科技人才,不乏華人精英。美西方國家擁有世界頂級的大學院校和研究機構,鼓勵突破創新和自由探索,為科研人員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支持。一直以來,為了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美西方國家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提供高額薪酬、表現獎金、利潤分成、股票期權等福利,加上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醫療教育、生活環境較佳,這些都對高精尖人才具有強大吸引力。在英語世界,美國在科技產業具領先地位,更是首選。特別在芯片、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還有在新能源,新材料、自動化、醫療藥物、生命科技、細胞基因等方面,為積極有為、奮發向上的華裔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英偉達的黃仁勳、台積電的張忠謀、博通的陳福陽、AMD的蘇姿豐、英特爾的陳立武等華裔CEO,領導上述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充分證明華裔在高新科技領域的實力。
然而,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美國現在來到一個轉折點。因為錯誤的思維,提出MAGA要自己顧自己,完全逆反了上世紀最後30年黃金時代的開放思維。從2008年到今天,美國逐步逆轉,走向負面的種族主義,美國優先其實是白人優先,不可不察。這是逆全球化的反動。美國政府領導層的做法,可以簡稱為「反動派」。如今事態竟發展到美國總統直接要求科技巨頭CEO離職。反觀中國,現在正吸取美國過去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打開大門,吸引全球高新科技界的精英,盍興乎來,歡迎到中國留學、落戶發展。明乎此,筆者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加強和東盟10國之間的互動合作,讓更多東盟的華裔青年到來香港留學工作、北上發展。
全球化進程不可逆轉,在促進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華裔科學家和企業家一直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們不僅在海外取得傑出成就、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還推動着中國在相關高新科技界迎頭趕上,不斷發展中國市場、助力全球科技進步。
總而言之,華裔在高新科技領域人才眾多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教育背景、文化因素、科研環境、政策激勵、產業發展、國際合作,還有就是過去40多年來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和長期規劃,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致力強國建設。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全球海內外華裔在科技領域(尤其是在美國)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厚積薄發,如同井噴。聰明的一群現在已把目光轉向西太平洋的中國市場。筆者關注華人上一代科技巨擘和新一代科技人才的工作成績,是因為想要洞悉全球科技界今後的發展軌跡。長江後浪推前浪,重在傳承,先輩珠玉在前,引領後起之秀。建議年輕人要抬頭看路,東盼西望、南陌北阡,瞻前顧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