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偉傑
根據教育局的最新數據,本學年公營小學及中學的教師人數分別約為21270人及23010人,分別流失1570人及1610人,流失率連續兩年錄得下跌。教師流失的主因包括退休、移民及轉行等。流失率下降,但在縮班殺校的陰霾下,教師的職業穩定性受到一定的威脅。教師必須趁勢認清自己核心競爭力,並及早做好職業規劃,從而為未來機會需要轉型作好準備。
教師職業流動性低 自尊感強轉職基層壓力大
相比其他行業,教師的職業流動性較低。香港中小學教師一向予人收入穩定、工作環境不太複雜、社會地位不俗的形象。不少教師自大學畢業後便執起教鞭,有些更是回饋母校,多年來停留在一個固定的工作環境,未必能適應商業世界的快速節奏及高壓且不穩的職場文化。此外,教師雖已接受專業的師資訓練,但在學校以外的職場還未稱得上是專業資格。在心態上,教師在課堂上仍普遍存在主導地位,相對於其他服務性行業,教師的自尊感明顯較強。未來幾年超額教師若未能成功覓得教席,被迫轉行由低做起從事基層工作,薪酬大幅下降之餘,自尊感的落差也會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身兼家庭經濟支柱的超額教師更會被生活迫到透不過氣來。
英文教師仍相當吃香 懂財務數理教師不愁出路
「關關難過關關過」,面對適齡學童斷崖式下降,瀕臨殺校邊緣的教師除了階同校長力挽狂瀾外,尋找轉行出路也確實無可厚非。在人工智能(AI)炙手可熱的時代,任教通訊及資訊科技(ICT)的教師,轉行其實也勝人一籌。只要在準備文憑試課程時,同時修讀一些熱門的ICT及AI課程,並考獲相關的專業認證,獲商業機構聘請為培訓導師也非常合理。英文教師也是非常吃香,畢竟許多透過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內地專才,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栽培,聘請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作為子女的私人英語導師,實屬等閒。至於精通數理的教師其實也不愁出路,財務分析等行業對數字敏感的人才需求甚殷,不少教師本身也是資深投資者。若他們能把握聖誕、新年、復活及暑假等長假期,進修與財務及投資的課程,並考獲相關的專業資格,說不定在轉換職業跑道後能獲取更豐厚的金錢回報。
執筆至此,筆者並沒有任何慫恿同工轉行的意圖,畢竟教師的確是一份很具使命感的行業,能有機會與學生相處,陪伴他們成長更是千金難求的人生閱曆。然而,面對眼前刻不容緩的就業危機,各位同工為了將來能繼續馳騁職場而自我增值,不用等到淪為超額教師後才東奔西走,也是對自己及家人的一種負責任行為。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