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國家發改委2020年批復的《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規劃》廣深第二高鐵,經過長時期勘測規劃準備,已經進入實質性興建階段。廣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日前發布《第二高鐵東莞中心站城市設計、交通規劃和城市更新統籌招標公告》顯示,串聯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東莞、深圳3市的廣深第二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2029年建成。廣深第二高鐵的動工興建,將為本港北部都會區的快速發展展現了無限機遇,也將成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強勁動力。
廣深港三座超大城市,目前只有1條高鐵和2條城際鐵路線路,分別為由香港西九龍站至廣州南站廣深港高鐵,最快通勤時間44分鐘;由深圳站至廣州東站廣深鐵路,最快通勤時間64分鐘;由深圳機場站至廣州東站穗深城際鐵路,最快通勤時間103分鐘。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廣深港三地人員交往日漸密切,物流客流日漸頻繁,現有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顯然難以滿足灣區一小時工作生活圈的迫切需要。以港人最喜歡的廣深城際列車為例,時速最高只有200公里,運力早已飽和。香港依託北部都會區發展藍圖構建南金融北創科的發展新格局,目前北都的基礎交通建設明顯滯後,當局正在規劃的北環線鐵路,最快也要到2034年才能投入使用。穗莞深城際鐵路雖然聯通東莞多個鎮街,卻繞開了東莞主城區,導流引流能力有限,香港發展以創新科技為新動能的北都,顯然需要東莞、深圳龐大的產業鏈助力。
廣深第二高鐵動工興建,充分顯示了中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決心與魄力。僅從相關規劃中的深圳西麗高鐵站的建設即可見一斑。西麗站工程總概算高達341.89億元人民幣,超過25條軌道,建設總工期4年,預期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高鐵站。西麗站工程的規劃,充分體現了深圳市對於交通基礎設施前瞻性布局的發展戰略眼光。
深圳方面在西麗站工程招標時即前瞻性提及,「本次設計方案需同步考慮粵港澳大灣區鐵路網規劃增加引入廣深第二高鐵、深珠城際、深汕城際、虎龍城際和深港西部通道。其中,廣深第二高鐵、深珠城際和深汕城際規劃接入樞紐高鐵系統。本次設計方案西麗站考慮深珠城際和深汕城際接入方案,初步預留了相關線路引入的條件。」這說明深圳方面在第二高鐵規劃建設方面,已經預計了香港持續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香港特區政府主動作為,作出相應的協調規劃。
共用國際機場資源,是廣深第二高鐵開建的重要考量。近年來,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一批超大城市,因提前拿到「雙機場」入場券,實現了比廣州、深圳、香港等單機場城市更大規模的機場旅客吞吐量。以2022年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為例,雖然廣州、深圳單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一和第三,但以城市為觀察座標,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總量,仍被擁有雙機場的上海、成都超越。
廣深第二高鐵的前瞻性就在於,藉助快速聯通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若能獲中央支持協調,併入香港機場,讓廣深港機場互為對方的「第二機場」,同步擴充穗深機場國際航線不足的缺憾,實現三地機場差異化發展的戰略目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
「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機場+高鐵站+普鐵站」的站點優化組合,將把廣深第二高鐵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矚目的一條「流量高鐵」,驅動大灣區8700萬人口快速流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同城工作生活新格局。
廣深第二高鐵線路還將承擔起拉動固定資產投資、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穩定市場投資信心、提高大灣區經濟活動、推動都市圈融合發展、實現區域差異化發展的新使命。正正因為具有如此沉甸甸的發展使命與擔當,香港特區應牢牢把握國家制定「十五五規劃」的歷史契機,積極爭取把北部都會區發展藍圖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舉國家之力,借中央之手,把廣深第二高鐵延伸至香港境內,把正在擬議的深港前海鐵路升格為廣深第二高鐵的香港段,在北部都會區設立廣深港第二高鐵的香港站,並延伸至香港國際機場。既連接了深港創新科技片區,又連接穗深港國際機場。
短期而言,爭取廣深第二高鐵延伸至香港北部,有助拉動北部都會區的持續發展,助力香港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發展目標。中長期而言,香港特區應該充分發揮「兩制」的優勢,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先行先試,推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區,讓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更要成為帶動全球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火車頭,成為全球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