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美國聲稱要平衡貿易逆差所以開打關稅戰,但一如各路專家預料,只要美國向他國大徵關稅,進口商品價格上升,美國市民必然受害。最近,在美國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明明距離開學日子還有大約一個月,但大多數家庭已經開始採購開學用品,當中原因,就是怕商品被關稅影響,所以要「早買早享受」。其實,美國通脹問題長期未能解決,其總統特朗普打亂全球貿易秩序,不但是與世界為敵,也是與美國民眾為敵。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報道,雖然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日子,但多數家庭已開始購買開學商品,全美零售聯合會調查發現,約66%為開學作準備的消費者開始為新學年添購服飾和文具用品,購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5%,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關稅是提前採購的主要原因,負責調查的組織則直言,消費者留意到關稅而通脹對開學用品的潛在影響,所以提前購買以降低成本。
美國民眾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關稅行動的質疑,而美國的經濟數據亦告訴世界,美國本土的經濟問題亦未有解決,通脹問題一直困擾着美國,所以美國聯儲局亦不敢貿然減息,根據美國公布的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通脹數據,通脹按年升了2.7%,高於市場預期的2.6%,報道指數據預示了經濟學家早前的估計,「數據揭示特朗普政府所發動的關稅戰對美國通脹的實際影響」。
事實上,即使不用經濟學家的專業分析,關稅推高通脹,或令通脹居高不上都是必然的事,以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學看問題,關稅上升,至少部分關稅由入口商承擔,入口商被迫提高商品價格,結果肯定是推高通脹,美國作為貧富極為懸殊的國家,中上階層能挺過來,中下階層必然當災,特朗普的關稅戰,絕對不是救美國,而是害美國。
有趣的是,特朗普似乎對通脹、民眾苦難完全無感,甚至還表現得洋洋得意,日前就有報道指出,今年以來美國關稅收益達1520億美元(近1.2萬億港元),特朗普就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將部分關稅收益以紅利形式回饋給民眾,「可能配發紅利給我們國家的人民,可能會是中等收入或低收入族群,我們可能分紅。」
美國人口大約有3.4億人,假設美國政府把6000億港元的關稅分享予三成美國中下階層民眾,每人可能分不到6000元港元,面對不同物價都上升的市場,一個中下階層市民分到不到6000港元,能在美國做什麼?又或者,特朗普最強就是「打嘴炮」,最後資源會否又花在政府或自己身上?如果美國堅持繼續打關稅戰,美國民眾肯定又會受害。
至於其他國家,筆者認為也是「沒有贏家」,一個不客觀的觀察,就是向美國跪下的國家,也不一定得到好結果,例如幾乎從未反擊美國的瑞士,最新的美國關稅是39%,有分析指瑞士可能因此而陷入經濟衰退;歐盟、日本等關稅確實較低,大約在15%左右,不過,她們需要購買美國商品或大舉投資美國,一樣變相被搶劫。筆者在想,如果各國團結一致,像中國一樣頑強抵抗,會不會最後要跪低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美國不同舉動都像是向中國示好,但筆者坦白去講,最大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夠強,所以沒有出現在「美國的菜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