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粵劇老了?來香港解鎖世界非遺

(圖片來源: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9/19/P2024091900250.htm?fontSize=1)

「別墅裏面唱K,水池裏面銀龍魚」最近火遍全網!你以為這只是一首洗腦的土嗨神曲?其實不然,開篇那句悠揚的「霧煙暗遮世外天」,正是採樣自經典粵劇《帝女花》。

當你以為粵劇作為「時代的產物」正悄然退場,但恰恰相反!它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闖入年輕人的視野。

今天點妹就帶大家解鎖這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的獨特魅力!

🎶 什麼是粵劇?

簡單說,粵劇就是用粵語唱戲的「廣式大片」!它把唱、做、念、打、音樂、戲服統統打包,玩的就是一個綜合藝術。根植於廣東音樂,用純正粵語演唱,早在清朝就已成形,在廣府、香港一帶火得一塌糊塗。2009年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公認的文化瑰寶!

🚣 歷史由來

早期粵劇戲班以「紅船」水路巡演,藝人被稱為「紅船弟子」;也有穿梭山區的「過山班」,風格古朴。1930年代之後,國內戰爭不斷,香港淪陷期間,班務滯緩,唯不少愛國伶人仍透過義演支援抗戰活動。和平後,不少民眾包括來自上海及廣州的專業人才,他們具備不同的技術及經驗,戰後重新以香港作為發展基地,為香港粵劇界注入簇新的生命力。1953年,清末八和會館成立,粵劇走向專業化。在這之後,香港成為粵劇重鎮,劇團不僅創新劇目,也保留神功戲等傳統演出。

🌟 粵劇藝術特點

  • 唱腔靈魂

「梆黃」當家: 核心是「梆子」和「二黃」兩大腔調系統(行話叫「士工」、「合尺」),變化多端,構成了粵劇最標誌性的聲腔。

  • 「講人話」

依字行腔: 唱戲也得讓你聽懂!唱腔嚴格跟着粵語聲調走,講究「露字」,字字清晰,句句傳情。這是粵劇超接地氣、能直擊人心的關鍵!

  • 曲庫海量

啥都能融: 粵劇音樂「胃口超好」,吸收了大量民間養分,像南音、木魚、龍舟這些廣府說唱藝術,都被它消化融合,讓故事講得更帶本地風味,更有味道

🌍 巨星也是粵劇迷

別以為粵劇只有老戲迷!它的魅力跨越時空:張敬軒就公開演唱過粵劇選段,向傳統致敬,圈粉無數年輕歌迷。汪明荃阿姐更是幾十年如一日,主持節目、親身演出,為推廣粵劇奔走呼號。從戲台到電影、電視、甚至爆款神曲,粵劇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野得多!它一直活在粵港澳乃至全球華人的集體記憶和當下生活裏。

🎭 在香港,哪裏可以看粵劇?

不懂粵語也別擔心,粵劇大多設有中文字幕,視覺效果也十分豐富,就算是第一次看也能也能沉浸其中。

🎑 戲曲中心(西九文化區)

外觀猶如紅燈籠,是香港粵劇的代表性地標。除了大型劇院,更設有茶館劇場,讓觀眾一邊品茗,一邊欣賞90分鐘的折子戲。場內還設有展覽、電影放映、導賞及戲曲體驗活動,看完劇還可以慢慢欣賞。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 高山劇場(紅磡)

場館專為粵劇設計,不論是觀眾席空間或舞台設計都貼合粵劇需求,非常適合欣賞武戲或傳統正劇。場內設有粵劇教育中心與展區,也是文化愛好者的好去處。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 香港文化博物館(沙田)

館內的「粵劇文物館」是認識粵劇歷史的好地方,展出昔日名伶的戲服、道具與重建的戲棚場景。還有多媒體互動設計,適合親子參觀。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 神功戲與戲棚(節慶限定)

每逢天后誕、真君誕等廟會節慶,全港多區都會搭建臨時戲棚,上演「神功戲」酬神。免費開放,氣氛熱鬧,還能邊看戲邊逛地道小吃攤,感受最貼地的傳統文化。

(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 中國戲曲節(每年夏季)

每年夏天舉行的「中國戲曲節」集合全國戲曲精華,包括粵劇、崑劇、越劇、京劇等。除了正式演出,還有戲曲電影、講座、展覽等延伸活動,讓戲曲迷一次看個夠。

今年的「中國戲曲節」的活動至9月10日結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活動官網查看活動詳情信息。

(圖片來源:中國戲曲節官網)

怎麽樣?是不是對這門「古老又新潮」的藝術有點心動了?下次刷到神曲,別忘了裏面藏着的可是真·文化寶藏!你聽過哪些印象深刻的粵劇唱段?歡迎分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誰說粵劇老了?來香港解鎖世界非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