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由國家航天局與香港特區政府聯合主辦,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與康文署共同籌劃的「中國航天、航空及航海成就展」,將於明日(8月1日)至9月7日在香港科學館隆重舉行。此次展覽是香港首個全面展示國家航天、航空及航海三大領域科技成就的大型專題展覽。
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今日(31日)下午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近年來香港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創新優勢,在國家月球探測、火星探測、深海科考等重大科技工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長期以來,廣大香港同胞心繫祖國高科技事業發展。國家航天局與香港特區政府聯合舉辦本次展覽,不僅為了展示輝煌成就,也是讓更多香港同胞了解祖國科技事業發展,激發香港年輕一代對科學的熱情,樹立探索未知世界的遠大目標。國家航天局願意繼續加強與特區政府的密切合作,鼓勵香港科技力量繼續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服務航天強國建設,共享科技發展成果,促進香港經濟社會發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開幕禮致辭時表示,這次的展覽不單有系統地呈現國家的科技創新實力,彰顯中國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對科技創新的熱誠,強化國民科技自信,為香港市民提供一個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教育機會。


他說,這次展覽的展品很多都是首次在港展出,其中包括第一次在香港同場展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分別在月球正面和背面採集的月壤、嫦娥六號的返回艙和降落傘、萬米深潛的海水樣本,以及造船業的「三顆明珠」:航空母艦、豪華郵輪以及大型液化天然氣載運船的模型。科學館更是第一次同時展出多組大型航天、航空、航海模型,包括1:5、高12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模型,1:8的「運20」大型運輸機模型,以及與實物一樣大小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模型。







陳國基衷心感謝國家航天局的鼎力支持,並表示,很高興香港的科學家也有機會參與國家的重大科研任務,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協助嫦娥任務完成月球正、背面採樣;而香港浸會大學的邱建文教授不單是「蛟龍號」首航下潛科學家之一,去年更帶領來自9個國家的海洋科學家,潛入西太平洋海底考察。這些成果印證香港以國際視野貢獻國家發展的獨特優勢。他還提到,「國家發展成就系列」的另外一個展覽,將會配合11月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介紹國家在體育方面的卓越成就。
本次展覽設置了4大主題展區:「星漢探極」航天展區、「鵬翼凌霄」航空展區、「瀚海啟明」航海展區及「港耀星海」香港展區,透過豐富的實物、模型、圖文、影片及互動展品,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科技創新的熱忱。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