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大學簽署問責新協議 給高等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梁帆

日前,本港8間資助大學與教資會新簽署了3年期《大學問責協議》,堪稱香港高等教育邁向新階段的重要一步。《協議》清晰界定了「八大」的權責和發展邊界,充分落實基本法框架下的「行政主導」體制,一系列務實理性之舉值得各界支持。

特區政府於2025至2028年間向「八大」提供高達681億港元公帑,並不是無條件的饋贈,納稅人的龐大投入理應負有期待。《協議》適時引入新條款,規定若院校管治出現「重大缺失」,如嚴重違反協議、觸犯法律或在公帑管理上失當,政府及教資會有保留調整乃至回收撥款的權力。此舉確保公帑量入為出,以制度守護社會對大學的殷切期盼,實為善用資源、杜絕歷史教訓重演的負責任之舉。

毋庸諱言,過往某些校園一度淪為「法外之地」,少數人借學術自由之名縱容乃至參與違法行為,公然背離社會責任,極大地扭曲了大學教育的使命。《協議》將「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增長創造動力」等明確列作六大策略方針之一,推動高校自然融入愛國精神於科研攻關、人才培育、文化傳承與社會服務等核心領域。這並非限制,而是對大學社會責任的精準定位。

更重要的是,《協議》聚焦香港發展所需,六大戰略方針務實高效。其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豐富全人發展」「發展國際專業教育樞紐」等,皆直指構建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為香港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能,亦充分配合科教興國、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同時,將介入化解管治層矛盾的現行做法制度化,以助力大學內部凝聚共識、戮力齊心謀發展。

至於有個別人士表達對學術自由的擔憂,實在是多慮了。《協議》所強化的問責與管治目標,旨在堵塞漏洞、端正方向,基本法保障下的學術自主空間並未縮減。大學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國際競爭力、擴大開放程度更是相輔相成,《協議》鼓勵吸引全球精英、深化國際合作,旨在進一步擦亮香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

總體而言,《協議》總結經驗、立足當下、引領未來,其「制度優化」和「權責明晰」兩大核心特質,將引導高等教育成為香港繁榮進步的澎湃引擎。不僅大學能藉此重拾象牙塔的神聖價值,香港也將在協同國家發展的征途上譜寫出璀璨的時代新章。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相關閱讀:

八大與教資會簽訂新問責協議 列明嚴重情況下政府有權收回撥款

調研小組向港大校委會提出高層人事安排建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大學簽署問責新協議 給高等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