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元首會晤若成行或成真正打破僵局轉折點

【點新聞報道】中國與美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三輪貿易談判結束,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宏觀經濟政策等雙方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開展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回顧並肯定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和倫敦框架落實情況。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點新聞表示,中美瑞典會談之後,美方釋放出的信號非常明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都表示談判「具有建設性」,中方也給出了明確答覆,強調談判是「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中方一貫主張互利共贏,希望繼續擴大合作,延長暫停關稅的期限。中方還表示,將繼續推進兩國元首6月通話達成的共識,以合作為導向,避免誤判,穩定經貿關係。

王勇認為,這一系列表態說明,至少從技術層面,中美團隊已經達成了初步的互信。美方希望延長8月12日到期的「90天休戰期」,中方也願意推動24%對等關稅的延期。這也是特朗普在短短24小時內,突然放出「互訪」風聲的原因。

進入5月和6月,中美就經貿問題在瑞士日內瓦、英國倫敦舉行兩次會談。在5月12日簽署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方取消91%加徵關稅,中方也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同時雙方還暫停24%的「對等關稅」和反制關稅。此「關稅暫停期」將於8月12日到期。根據此輪瑞典會談的成果披露,上述暫停期還將展期90天。

王勇對點新聞指出,中國不是歐盟、更不是日本。中國有強大的反制能力,更重要的是,中美貿易關係不僅僅是雙邊問題,還關乎全球市場的穩定。從今年5月的日內瓦、6月的倫敦,再到7月的瑞典,中美三輪高頻會談的背後,正是全球金融市場、供應鏈企業的巨大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中美元首會晤若成行,或許能成為真正打破僵局的轉折點。

芬太尼關稅理應下降 中美或需開啟第四種貿易談判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點新聞指出,中美要談的內容很多,美國試圖將國內的結構性矛盾轉嫁中方,所以中美需繼續談判,或許能開創新的經貿模式。截至目前美國與各國的貿易談判共計三類模式:美英10%關稅,美日美歐15%的關稅外加投資購買,美越20%的關稅和40%的轉口稅。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企業,理應可以到美國投資,但堅持保護主義的美國已狹隘到不允許中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領域企業去美國投資,而開放市場應該是雙向的。她認為,美國降低對華關稅勢在必行,現在的關稅水平依然很高,中國已在供給側幫助美國在芬太尼需求側管理上做出巨大努力,美方對華加徵20%的芬太尼關稅既沒有理由也應該下降。「中美7000億左右的貿易額是雙方所需,並非強買強賣,中美優勢互補和相互合作潛力巨大,關鍵是需要雙方平等協商,開啟第四種貿易談判模式。」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表示,對於此次談判,中美用同一個詞給出了高度評價——建設性,這一現象說明本輪會談氛圍非常不錯,最起碼沒有在一些意義不大的問題上糾結,比如美財長貝森特在會談之前,就放話要在談判中植入阻止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話題。然而會談結束之後,貝森特只是強調在談判過程中對中國購買伊朗石油表達了關注,關於其他信息一概沒有,哪怕美方發布的新聞稿中,對此事也隻字未提。貝森特聲稱要阻止中國購買俄油和伊油,大概率是一次「虛空造牌」的行為,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在談判桌上多一張籌碼,真到了談判的時候,美國人就算打出來也不敢塑造成主要議題,只會點到為止。

(點新聞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家:中美元首會晤若成行或成真正打破僵局轉折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