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俄羅斯堪察加東岸遠海昨日(30日)發生8.8級地震,香港石壁潮汐站錄得約7厘米的海嘯水位異常。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許大偉今日(31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昨日晚上7時許,本港發現輕微海嘯波,不過今早多個潮汐站顯示海嘯已經逐漸減退。昨日本港的海嘯預計是10厘米以下,最終實際錄得大約7厘米高度。
0.5米海嘯可推動火車
許大偉表示,香港沿岸,尤其是對東南,較容易看到海嘯波,不過有關海嘯波偏弱,很難判斷;但若海嘯達到0.5米,則足以推動一輛火車。
許大偉表示,昨日的8.8級地震屬海底淺層地震,因而有機會觸發海嘯,但總體而言今次海嘯衝擊不算太大,與2011年311地震相比差異很大。
對於地震後發生的餘震,許大偉則表示,餘震一般較弱,產生的海嘯機率相對較低。
香港受海嘯影響風險低
許大偉指,香港受海嘯影響的風險較低,因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海嘯波傳過來會先經過其它島嶼,強度已經被減弱。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
香港地質學學會委員、港大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客座助理教授胡維斌表示,昨日俄羅斯8.8級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因為太平洋板塊向北美板塊擠壓,釋出巨大能量,推動大量海水形成海嘯。
吳維斌指,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位於太平洋火環地帶,是一個傳統的地震活躍帶,除地震外火山活動亦十分頻繁。有紀錄以來。堪察加半島都曾出現8級或9級地震。並且,堪察加半島位於太平洋西北岸,東南方則是太平洋,沒有大規模的陸地遮擋,所以海嘯波會以直線方式高速傳播。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