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近年,有透過各項人才計劃來港的受養人子女,以自修生方式報讀文憑試,並以「本地生」身份報讀本港大學,出現「考試移民」爭議。內地社交平台上更有不少所謂中介機構聲稱提供相關升學顧問服務。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將修訂申請入讀資助專上學額的資格,包括要求受養人須居港滿兩年,有關修訂最快將於今日公布。
消息人士表示,政府最快今日公布相關新規,要求透過各項人才計劃包括「高才通」來港的人士,其18歲以下子女,若要以「受養人」身份享「本地生」資格,獲政府資助報讀本港八所政府資助大學,必須申請之前在港讀書,以及過去兩年在港通常居住。據悉,有關規定將設「過渡期」,即將在今年底申請在2026/27學年入大學的學生將不受影響。
根據目前大學聯招辦法(JUPAS),獲入境處首次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證時未年滿18歲的學生,均視為「本地生」。「高才通」受養人子女可以自修生考文憑試,再以本地生身份報讀教資會資助學位課程,獲取錄機會更大之餘,亦只需付較低學費。據教育局數字,由2022/23到2024/25學年,通過JUPAS獲政府資助首年學士學位課程錄取的受養人數目,分別為62、68及185人,人數有上升的趨勢。
消息人士強調,「高才通」計劃讓人才攜同家人來港,原意是避免一家分離,但近年越來越多高才通子女不來港,以自修途徑報考文憑試,再報讀本港大學,影響了本港學生升學機會,跟政策原意並不一致。相信今次調整只影響小部分人,但可盡早介入打擊上升趨勢。
特區政府積極「搶人才」,承諾保障其子女來港後基礎教育的質素;惟大學學位競爭激烈,教育局早前表示有需要重新審視「本地生」定義。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在立法會表示,當局考慮有關簽證持有人必須於入學前在香港通常居住一段時間,才可以享有本地生學費資助,以確保公帑善用。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