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局:716外勞司機投入服務 駕考及格率優於本地司機

截至上月底,共有716名輸入司機已獲僱主安排完成相關培訓和考核。(點新聞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政府分別於2023年及去年推出兩輪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適度容許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輸入司機。然而有意見指出,外勞司機在駕駛文化、習慣和言語上的差異或會影響行車安全。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30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答覆立法會議員林素蔚提問時表示,在第二輪申請獲批的849個配額中,截至上月底,共有716名輸入司機已獲僱主安排完成相關培訓和考核,包括考取相關駕駛執照,並在完成相關路線的訓練後投入服務,當中包括422名公共小巴司機、167名本地客車司機和127名跨境巴士司機。

陳美寶指出,十分重視輸入司機的駕駛技能及工作表現。截至上月底,輸入公共小巴司機、本地客車司機及跨境巴士司機的本地駕駛考試及格率保持平穩,分別為43%、43%和55%,優於本地司機在2024年公共小巴和公共巴士的考試及格率,即分別為15%和30%。另外,截至上月底,輸入的公共小巴司機、本地客車司機及跨境巴士司機須重考才通過駕駛考試的比率分別為63%、54%和42%。根據營辦商向警方報案的交通意外數字,在去年1月至今年4月底的16個月內,分別共有1115宗涉及小巴及554宗涉及客車的交通意外,當中111宗涉及輸入小巴司機及18宗涉及輸入客車司機,分別佔比低於10%和約3%。

陳美寶表示,基於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司機日益高齡化,計劃下的輸入勞工的配額只能應付行業約一半的人力資源缺口,未能完全解決業界面對長期人手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隨着旅客數字回穩,以及香港和內地的聯繫愈趨緊密,留意到市民和旅客對公共交通,特別是本地客車和跨境巴士服務的需求也有所上升,對業界人手情況持續構成挑戰。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本地勞工市場及人力情況的變化,並持續檢視計劃的實施情況及評估行業的人手需求,同時亦會透過諮詢小組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及加強發放資訊,適時檢討計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運輸局:716外勞司機投入服務 駕考及格率優於本地司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