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基孔肯雅熱近期在全球多個地區(包括鄰近地區)錄得案例急升,加上市民在暑假期間會較頻繁外遊,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8日)表示,當局一直為可能出現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做好應急準備。政府已採取多項應急準備,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本港傳播,保障市民健康。
根據佛山衞生當局資訊,截至26日佛山市已錄得超過4700宗個案,絕大部分個案在順德區錄得(4210宗)。全部均為輕症病例,沒有嚴重或死亡個案。此外,廣東省其他城市近日亦出現確診個案。澳門方面,截至25日,錄得4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其中3名患者於潛伏期內曾到佛山市。本港暫沒有錄得確診基孔肯雅熱的個案。
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基孔肯雅熱並不會人傳人,主要透過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在香港普遍存在的白紋伊蚊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病人在發病後初期(尤其是在發燒期間),血液會帶有大量病毒,對蚊子具傳染性。如在傳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機會透過蚊子在本地進一步傳播。假如蚊患情況嚴重,甚至有機會導致大規模爆發。因此,及早識別受感染人士及防止他們在傳染期受蚊子叮咬,對預防本地傳播非常關鍵。
應急準備
雖然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而病徵亦與較登革熱輕微,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癒,但由於本地蚊媒未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政府必須全力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本地扎根。政府已積極採取多項應急準備,包括:
口岸防控:中心港口衞生科一直與深圳海關保持緊密聯繫,確保兩地的口岸防控措施到位,兩地人員今日亦舉行前線工作會議,以加強了解雙方在口岸的防控工作。
提升本地檢測能力:中心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具備充足的檢測能力。中心會為公立及私家醫院的基孔肯雅熱懷疑病例進行檢測,今年暫時未檢測到陽性個案。中心已聯同醫院管理局進一步提升本地檢測能力,確保本港一旦出現爆發,懷疑個案可盡快進行化驗,以達致早發現、早診斷。
安排無蚊環境接受治療:預防病人受到蚊子叮咬是防止出現本地傳播的重要措施。假如本地蚊子受到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便有機會在社區進一步擴散。當本港出現確診基孔肯雅熱個案,為審慎起見,病人會被安排到醫院,以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
流行病學調查及風險評估:中心會按流行病學調查及風險評估進行防控工作,包括為個案的家居接觸者或共同暴露於感染源頭的人士提供醫學監察及健康建議,如他們出現相關病徵,中心會安排化驗檢測。
病媒調查及滅蚊:中心會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緊密合作,實地視察有關地點並進行病媒調查及滅蚊,減低本地傳播的風險。
藥物供應:政府正監察含退熱成分的藥物(例如: 撲熱息痛)在香港的供應情況,並與供應商、本地製藥業及社區藥房組織保持緊密溝通聯繫。有關藥物在本港整體供應維持穩定,市民不需要囤積有關藥物。
聯防聯控
粵港澳三地根據《粵港澳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合作協議》之框架指導,在傳染病聯防聯控及緊急應變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中心根據三地建立的傳染病通報機制,充分掌握廣東省近日基孔肯雅熱的最新情況。
港口衞生科已在各個口岸加強有關基孔肯雅熱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巡查四周確保環境衞生良好及有效落實防蚊措施;為抵港人士進行體溫篩查,為發燒或出現相關病徵的旅客進行健康評估,並在有需要時轉介他們到醫院作出跟進。中心亦會與航空公司和旅遊業界等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更新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
市民應繼續採取的措施
中心建議市民使用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活性成分的昆蟲驅避劑,以有效防蚊。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