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貿發局及國際商會數字標準倡議(ICC DSI)合辦的「數碼貿易升級工作坊」今天(28日)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探討《電子可轉讓記錄示範法》對香港跨境貿易的潛在影響,邀請多名行業專家分享數碼轉型的經驗,以裝備企業提升高增值服務的能力,吸引超過200家中小企參加。
香港貿發局主席馬時亨在致辭時提到,全球貿易格局不斷變化,現在正是香港鞏固競爭優勢的最佳時機。他表示,香港正積極發展數碼貿易生態圈,並專注於創新、高效率和國際合作,以鞏固競爭優勢。隨着貿易數碼化日趨普及,必須確保香港企業持續蓬勃發展,增強香港作為領先供應鏈中心的角色。

國際商會數字標準倡議常務董事馬家敏認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物流樞紐,與全球標準接軌,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保持競爭力和韌性,將引領亞洲未來在數碼貿易的發展。她續指,金融、貿易及物流組成香港經濟超過45%,在這些領域加強數碼化將對整體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商經局副秘書長林兆康出席,並與在場的業界代表共同探討供應鏈各環節的數字轉型,以及分享特區政府為便利貿易文件電子化所採取的最新舉措。

林兆康在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締造有利環境以推動貿易文件電子化,把握數字貿易帶來的新機遇。業界目前可通過「貿易單一窗口」或政府電子貿易服務(GETS)提交企業對政府(B2G)貿易文件,進行貿易報關及貨物清關手續。「貿易單一窗口」第三階段投入服務後,亦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商業數據通」對接,方便銀行利用有關的貿易數據處理貿易融資的申請。在企業對企業(B2B)貿易文件方面,政府正參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倡議的《電子可轉讓記錄示範法》研究修訂法例,為貿易文件電子化「拆牆鬆綁」,目標是在明年提出相關立法建議,便利業界按實際需要提出技術方案。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