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經中美雙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於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點新聞表示,即將開始的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料中美雙方會重點會圍繞三方面進行:首先是全面評估現有的全球經貿形勢,包括中美雙邊貿易的進展;其次是觀察落實情況,包括自日內瓦聯合聲明生效之後雙方市場的反饋情況,自中美元首通話、倫敦會談後,雙方對於框架協議的落實進展等;第三,雙方或將進一步交流探討對新協議的各自想法。
周密表示,中美兩國涉及到的利益關係是廣泛且影響深遠的。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2024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6882.8億美元,是1979年建交時的275倍,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8倍多。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這種高度聯繫的經貿網絡,使得任何政策的調整對於全球供應鏈都會起到較大影響,所以中美雙方需要全面評估現有狀況,並根據各自需求去達成某種平衡。
周密提到,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約定的關稅暫停期90天將在8月10日左右到期,而對於中美兩個有着巨大經濟體量的大國而言,想要完成機制性建設以及達成共識,顯然90天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市場需要中美給出更多的穩定性反應,才能進一步去做量化分析,從而有效地把握實際情況,」他說,「從這個層面而言,瑞典會談中有可能將90天的暫停期延長,為中美雙方了解各自訴求、政策調試、達成共識,留出更多窗口。」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白明對點新聞表示,特朗普對華態度既不是鷹派,也不是鴿派,而是利益至上派,即要體現出「美國優先」的利益訴求。
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政策分析師劉深表示,當前中美雙方都面臨穩定外部經濟環境的需求,同時為下半年兩國元首會晤營造氣氛,本輪斯德哥爾摩會談應是在雙方在日內瓦框架下會談內容的延展和深化,重點聚焦兩國經貿領域之間的一系列更深層次的問題。涉及議題或將包括:中國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問題、開放中國市場和增加對美投資、芬太尼問題等。
根據多方消息,中美元首或有機會在下半年會晤。劉深認為,為營造良好氛圍,中美雙方的溝通姿態已經明顯出現緩和。中美經貿團隊的本輪對話,無論是否真的能夠推動具體經貿事宜的進展,都一定會在此前兩輪經貿會談設定的框架上繼續推進,共同對外釋放雙方仍「可以談」的信號。即使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得外界可以觀察的成果,雙方也會像倫敦會談一樣,共同對外釋放緩和穩定的信息,以保證兩國元首乃至是三國元首會見之前的良好氛圍。
此外,作為中美建交的參與者、中美關係領域的關鍵人物,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在接受外交學會和玉淵潭天聯合採訪時對「中國威脅」連說三個不同意。他認為,自從中美建立外交關係以來,我們所處的世界總體上是和平與繁榮的。「對我而言,這是中美關係中最具深遠意義的成果。」
歐倫斯說,中國在美國投資是一件好事,這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使美國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所以我們需要明確界定什麼是國家安全。「有人認為電動汽車和電池關係着美國國家安全,我不這麼認為;有人也認為太陽能電池板關係着美國國家安全,我也不這麼認為;美國有些人認為中美學術合作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根本不同意這一點。」他認為,人們對中國學生給美國帶來的好處,也存在誤解。「當我去硅谷參觀那裏的公司時,環顧四周,都是來自中國的人。」
(點新聞記者朱燁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