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荃灣悅來酒店今日(27日)凌晨發生倫常慘劇,警方接報指一名男子疑從高處墮下,送院搶救後不治。警員隨後進入其房間調查,發現一名女子及兩名男童昏迷不醒,經檢驗證實當場死亡。墮樓男子輕生前曾在網上留下「絕筆」,自述深陷情緒病困擾,「對唔住老婆同兩個仔仔」,又謂擔心照顧不到妻兒,「唯有帶埋佢哋三個離開人世」。
案中37歲墮樓男子姓紀,有消息稱他曾任海關督察,現已離職,原本計劃帶同妻兒舉家移民英國,於荃灣一間酒店暫住,租約去到8月初。消息指一家人移民申請已獲批,原擬明天(28日)乘飛機離港,惟細仔因腳患問題兩度接受手術,效果仍未如理想,明天需要再到屯門醫院覆診,故移民計劃需要延後。
紀男深受情緒病折磨,於今日凌晨在社交平台留下「絕筆」,稱「對唔住老婆同兩個仔仔」,「情緒病真係好可怕,我慢慢俾佢吞噬咗」。他又擔心之後「照顧唔到佢三個,唯有帶埋佢哋三個離開人間」,並留下妻兒所在酒店的房間號。他又訴說對唔住家人,最後說「各位朋友,我令大家失望,對唔住」並落款「紀xx絕筆」。相信他發出「絕筆」後即從酒店窗戶一躍而下。
根據「絕筆」內容,紀男家中衣食無憂,有數額龐大的存款、現金同保險。警方今日見記者時亦表示暫時未見到涉事家庭有家暴紀錄及財務困擾。
警方指,今日凌晨4時45分接獲報案,指一名男子倒臥在關門口街對開,懷疑他從高處墮下。人員趕赴現場,發現該名37歲男子身體多處受傷,他昏迷被送往仁濟醫院治理,其後於凌晨5時03分被證實死亡。人員及後發現一名36歲女子、一名6歲男童及一名3歲男童倒臥在荃華街一酒店房間內。調查相信,她們為該名男子的妻兒。她們身體多處受傷,現場被證實死亡。
警方初步調查顯示,該名男子懷疑於該酒店房間內以一把刀襲擊另外3名死者。警方在該房間內檢獲一把約24厘米長的廚房刀,懷疑與案有關。警方稍後將安排驗屍,以確定死者死因。荃灣警區重案組第二隊正積極調查案件。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表示,案中死者可能受情緒病困擾。他呼籲要正視情緒病問題,例如抑鬱症,不是靠一般消遣活動可以處理。情緒病可無聲無息影響病人行為及思考能力,令他們對生命感無助,甚至是絕望。情緒病是嚴重、牽涉生理及心理等複雜因素而組成的疾病,不能單憑個人意志輕易克服或解決。
他呼籲任何人看到報道,發現身邊人持續受情緒困擾、情緒低落、無故失眠、失去動力,甚至有輕生念頭;又或自己亦受情緒困擾,覺得有事情無法解決,宜盡早找人傾訴,向專業人士如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尋求協助。他強調情緒病可以治療,得到適當治療,可完全康復,希望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
究竟什麼是抑鬱症?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抑鬱症?出現抑鬱情緒應當採取什麼措施?點新聞為你整理相關訊息,帶你識別情緒病的徵兆,以及面對這隻「大黑狗」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

情緒低落≠抑鬱症
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心情不好並不等於就是抑鬱症。一般來說,情緒低落往往會令我們傷心一段時間,引導我們反思、推動我們尋求協助、處理難題或改善人際關係,對日常生活、社交或學業成績未有造成嚴重影響。抑鬱症則是會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失去對事物、活動的興趣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社交或學業成績。
從醫學角度分析,情緒病患者的腦部因某些物質如血清素失去平衡,以致情緒容易受到影響,而個人性格、價值觀和環境因素等則成為誘因,導致患者情緒失調。雖然遺傳因素可能令部分人較易患上情緒病,但若他們能保持開朗樂觀的性格、正面積極的人生觀,他們並不會容易患上情緒病。
情緒低落
- 持續時間較短,多為數小時、數日;
- 情緒失落、傷心,但不太影響工作和生活。
抑鬱症
- 持續時間較長,可長達數月至數年;
- 表現為長期情緒低落,並伴隨失眠、易怒、自我價值低及自殺念頭;
- 患者還會有失眠、胃口差、疲乏等生理症狀;
- 患病因素多樣,包括生理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壓力及創傷、性格因素等。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抑鬱症?
假如你兩個星期內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下列5項或以上的症狀(必須包括1或2),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業或社交活動,你可能患上抑鬱症,須立即尋求專業協助。
- 情緒低落、煩躁、經常發脾氣
- 納悶、失去對事物、活動的興趣,如運動、打遊戲機或以往喜愛的活動
- 食慾不振、暴食或體重驟降/驟升
- 很難入睡、拒絕起床返學、早醒或渴睡
- 行動遲滯或說話/行為比平時激動
- 感到疲累、精力不充或無精打採
- 專注力下降、失去學習動機
- 容易過分內疚、自責或覺得無人喜歡自己
- 反覆有死亡、自殺念頭,寫遺書或把自己最愛的物件送給別人
懷疑自己/朋友患有抑鬱症 點算好?
○尋求專業評估
- 向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專業評估
○尋求心理治療
- 臨床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法」及「人際關係治療法」都能有效地幫助患上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的兒童及青少年;
- 「認知行為治療法」主要透過啟發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緒、身體反應、想法、及行為的互動關係及影響;運用多角度思考模式及行為體驗,協助他們如何面對及處理困擾的難題,走出抑鬱的漩渦;
- 「人際關係治療法」則透過提升溝通技巧,協助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處理受困擾的人際關係。
○尋求藥物治療
- 嚴重抑鬱症患者,需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專業評估及治療,透過服用適當的抗抑鬱藥,舒緩情緒。
○合併治療
- 臨床研究顯示,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若同時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法」、「人際關係治療法」及藥物治療,更能有效地幫助他們緩和抑鬱的感覺。
如何預防抑鬱症?
○接受情緒低落、傷心有時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訂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每天有充足、優質的休息/睡眠時間,每星期亦有定時鬆弛身心的活動、運動;
○多與可信任的家人、親友及朋友傾訴;
○可因應自己的興趣,閱讀有關抑鬱情緒的書籍、網站,增加自己對情緒管理的認識及解決方法。
遇到情緒困擾 這些熱線幫到你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點新聞記者整理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