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青獎獲獎作品|《一次中西文化的碰撞》——陈盈漪

文/陈盈漪

第十六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高中組 三等獎

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遺產代代相傳,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其他國家很難比擬與相較,正如同南京警世鐘銘文中的「華夏有史,五千餘年,泱泱中國,文明淵源」。

香港作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不少的西方文化仿若潮水般洶湧而來,我們身邊所看見的、聽見的、嘗到的,都與之密切相關。香港將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起來,就像一場盛大而優美的音樂盛典,讓我們不禁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有人說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根本就是南北不着調,讓它們產生碰撞就是無稽之談。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當我們換個角度,轉念一想,中西文化的碰撞又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我想着一定是絢麗的吧!

我從小便學習與中華文化相關的事物,古箏、中國舞都不在話下,家人為了讓我掌握好普通話,認識中國,到處帶我遊歷中國的名勝古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如若說中華文化是陪伴我成長也不為過。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場音樂會,讓中樂團與西樂團共同合奏曲目,各團中的成員都非常抵觸,認為兩者融合起來比登天還難。最後卻還是擋不住老師的誠意邀請,兩方都各退了一步,決心要完美地完成演出,沒有絲毫紕漏。

時針不停在打轉,時間在指尖中悄悄流逝,距離演出日子也一天、一天地逼近……

演出那天我們站在後台,緊張的情緒如同攀緣植物,綠葉圍堵着思緒,那根根的尖刺緩緩地刺進心臟,使我們喘不上氣。閃光燈灑在我們的臉頰上、樂器上,有些許發熱,就像我們對中樂和西樂的熱愛一般。古箏泛音的細水長流、鋼琴的古典風雅、二胡悠揚的聲音,形成了一場完美絕倫的演出。合上眼眸靜靜地感受着,彷彿置身於海洋之中,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及西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讓我們得以體會和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這一次中西文化碰撞所產生出來的花火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若沒有這次的嘗試,結果真的會比這次更好嗎?我看不一定,魯迅在《故鄉》當中有一句話「地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了。」這句蘊含開拓新道路、新思想、新希望的道理,他期望舊中國的民眾不要再受縛於禮教的困境之中,擺脫愚昧,走向光明的道路。

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如此,兩者的花火比起個體的花火會綻放得更加燦爛,更加美麗動人。我們也應該擺脫傳統的思想,這樣才能達到莊子《逍遙遊》中的逍遙思想和心境。我等中華青年要將中西文化結合,使其產生不同的碰撞,讓中華文化更好地面向國際的舞台,讓全世界的人無一不讚賞中國的深厚文化底蘊,更要讓其發揚光大,永遠流傳下去,再續個五千年!

相關閱讀:

第十六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高中組 特等獎 《民族魂》

第十六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高中組 二等獎 《一次中西文化的碰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魯青獎獲獎作品|《一次中西文化的碰撞》——陈盈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