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軟對抗|警惕!潮流精品店向青少年販「獨」

黃絲在黑暴期間不斷以大量設計「獨特」的文宣產品吸引青少年,口號「be water」意指像水一般不拘形式抗爭搞破壞。延續到今時今日,為了隱藏禍心,部分黑暴黃絲採取游擊戰術。大公報記者發現,有售賣潮流精品的店舖把撐暴煽「獨」文宣產品混雜在一般文創商品中荼毒青少年。

大公報記者近日巡查多個年輕人消費熱點,其中荔枝角D2 Place二期二樓一精品店The Barn,在眾多潮流型格產品中,一個角落擺放了多款黑色基調的「獨特」設計,渲染「香港衰落要偷生」的消極負面意識,吸引青少年注意,落「獨」於無形,店內有多種疑似「打擦邊球」的商品。The Barn表面看似與普通售賣文創商品的店舖無異,售賣包括公仔、桌遊卡及杯墊等。

曾寄賣黃傘頭盔粗口貼紙

店內不少產品的設計,如黑底白字、字形等風格,以至於內容,令人聯想到2019年黑暴,例如有掛飾寫着不少過往黃絲常用的字句。店內也有售賣與香港英殖時期相關產品,如郵票造型的明信片,寫着「漢英昇平」。

走入店舖另一邊,大公報記者看到一個售賣文創商品的角落,販賣各種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的卡片、貼紙等,寫着「九龍加油」、「新界加油」、「以前叫香港,現在是香港」、「活下來,記住這裏的一切」等等,字體與黑暴時使用標語的字體相似,售價由20多至50多元不等,當中更有售賣銀色底的詞語卡,寫着「遍地開花」、「齊上齊落」、「報仇」等,均是支持黑暴人士使用的標語,猶如重返2019年黑暴亂港的現場。

翻查資料,The Barn於2016年開業,相關公司於1993年註冊,董事則為霍×熹、關×儀、張×瑩。此外,多間商店包括The Barn,均曾被寄賣各種涉及煽暴煽「獨」商品。其中名為「fdnol.hongkong」的Instagram用戶,2020年疫情期間曾發帖文稱已在多間店舖寄賣各種商品,包括黃雨傘、示威者戴的頭盔,印有自製「香港加油」圖案口號及粗口的貼紙等。

另一間在D2 Place一期的食品雜貨店「叁拾士多」,其自家出品「夠抽」甜醬油等產品,用上疑似黑暴期間「香港加油」的字體,令人有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同商場另一雜貨店亦煽「獨」

大公報記者翻查該店其他舊帖文發現,店舖曾於2019年發表多篇疑似撐黑暴的帖文,並上載幪面超人圖片稱因「幪面超人緊急出動」而分店提早關門,以及用上黃色底上有行人拿着雨傘的圖片。

「茶痴」急收起「黑暴卡」 店員:老闆指示

左圖:《大公報》昨日頭版報道,「茶痴」張貼黑暴「打氣卡」和公然展示支持黑暴口號的產品,引起廣泛關注。右圖:「茶痴」店員向大公報記者表示,開舖前收到老闆電話,指示要收起店內張貼的黑暴「打氣卡」。

《大公報》昨日頭版報道位於上環的茶飲店「茶痴」涉「軟對抗」的劣行,店內公然張貼2019年「黑暴」期間支持暴徒的「打氣卡」。報道刊出後,該店昨日照常營業,惟已不見兩張「打氣卡」蹤影。

大公報記者昨日以顧客身份向該店店員查問有關「黑暴打氣卡」一事,店員初時指並不清楚,及後記者再追問兩張「打氣卡」時,對方即表示已收起,因為開舖前已收到老闆電話,指示要收起,又表示昨日未有相關執法人員巡查。

夾公仔店 公然展示黑暴標語

兆萬廣場內的夾公仔店公然張貼黑暴標語。

現時不少商場小店暗藏着黑暴標語,有些更是將2019年期間黑暴標語「我地真係好×鍾意香港」大字掛在店門前,十分囂張。

大公報記者旺角兆萬廣場內,不少昔日格仔店已變成了打卡點,吸引不少年輕人及旅客前來拍照。然而就在一樓升降機口,一家夾公仔店卻非常招搖,上樓都能夠看到大字寫着「我地真係好×鍾意香港」,這是2019年黑暴期間,幾乎每一個暴力示威現場都會出現的標語。

記者又在不少樓上商舖,找到形形式式的「軟對抗」跡象。他們大多不會明目張膽,而是在收銀處或店舖角落,貼上小小一張「香港人加油」,或是與黑暴口號相關的字句。

禍害年輕人 對「軟對抗」零容忍

本港政界和法律界人士指出,「軟對抗」行為潛伏在社會角落,令人防不勝防。他們呼籲市民保持高度警覺,發現可疑情況應及時舉報。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社會上存在別有用心之人,試圖通過多種途徑製造矛盾,甚至分裂社會,這些不良企圖不僅體現在文化藝術、書籍等領域,還有在公廁等公共空間進行塗鴉,借此傳播不當信息,目的是挑動社會對立、破壞香港的和諧穩定。「香港仍有一小部分人企圖搞亂社會,對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他強調,一旦發現此類情況,必須及時採取措施遏止,防止煽「獨」言論進一步擴散。同時,顏汶羽呼籲全體市民保持警惕,增強社會責任感,共同關注身邊可能存在的類似問題,齊心協力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與和諧安寧。

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律師陳子遷認為,2019年黑暴事件已過多年,但社會不應鬆懈警惕,這類現象絕不可以接受。他指出,香港經濟復甦令部分市民防備心降低,令「軟對抗」分子有機可乘。他提醒市民遇到可疑情況應及時舉報。他以「切香腸」作比喻,指不能容忍任何細小的違規行為,應在苗頭初現時果斷防範,避免問題積累惡化。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追擊軟對抗|警惕!潮流精品店向青少年販「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