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盛讚大灣區 指香港在全球變局中擁多重優勢

薩克斯教授表示,數字貨幣和人民幣將發揮更大的功能角色,而香港在貨幣轉型中會扮演重要角色。(點新聞記者葉紫翎攝)

【點新聞報道】世界著名經濟家傑佛瑞·薩克斯教授(Professor Jeffrey D.Sachs)今日(24日)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秩序中,香港前景光明。專題講座由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HKAEF)主辦,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香港世界貿易組織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聯合協辦,吸引300多名與會者出席。

香港在貨幣轉型中會扮演重要角色

薩克斯強調,香港可利用獨特優勢在現今動盪的全球秩序中受益。他指出本港具有健全的普通法框架、與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的深度融合,以及與粵港澳大灣區(GBA)其他城市的合作關係,這些都是獨有的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領先的製造、教育和金融中心,像這樣人口龐大且交通高度聯通的城市群在全球絕無僅有。」薩克斯說。

此外,薩克斯讚賞香港在促進全球金融創新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亦具潛力。在當前經濟和貿易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他指出,中國在引領全球邁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方面可扮演特殊角色。薩克斯表示,世界正在走向多貨幣系,其中數字貨幣和人民幣將發揮更大的功能角色,而香港在貨幣轉型中會扮演重要角色。

薩克斯對粵港澳大灣區(GBA)和「一帶一路」倡議(BRI)的發展表示非常樂觀,預計這將對世界各地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產生積極影響。他認為香港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有能力推動「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

薩克斯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領先的製造、教育和金融中心。(點新聞記者葉紫翎攝)

駁「產能過剩」說法

薩克斯表示,兩天前曾參觀了上海的一家太陽能組件工廠,並描述了令他震驚的一幕:工廠內幾乎沒有工人,取而代之的是眾多安靜工作的機器人,它們通過人工智能監控生產過程,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大量太陽能組件。

薩克斯指出,中國的光伏電池生產已實現高度自動化,使得大規模生產的成本急劇下降。他提到,過去每瓦太陽能板的價格高達100美元,如今僅需8美分,這離不開中國的技術突破和產能優勢。

然而,他也提醒,這種自動化帶來了社會分配和勞工轉型的新課題。隨着就業形態的變化,如何公平地分配這些新紅利,仍需各界共同思考。

針對美國前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言論,薩克斯表示:「這完全是錯誤的。」他認為,中國應該將太陽能產品的出口規模翻倍,使其惠及非洲、亞洲、中東和蒙古等地區,並與全球能源網絡連接,並將這些高效低成本的能源接入全球電網。他強調,「不應減產,而應至少倍增」。

中國綠色項目經驗助港成綠色金融中心

薩克斯在談及美國早前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時表示,其他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並期待有一天重新回歸合作。他指出,中國無疑在這裏扮演獨特且積極的關鍵角色,身為世界最大工業國,亦是全球綠色、數字新技術的低成本、高質量生產基地,完全有能力進一步加快環球能源轉型。

香港正致力發展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作為航運中心,香港亦推行一列綠色港口措施。薩克斯觀察到,香港的角色正在轉變,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這一變化不僅源於香港自身的努力,更得益於中國的發展及大中華區在全球轉型中的獨特和積極作用。

他強調,香港健全的法制與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的深度融合,加上中國在綠色項目上的多年經驗,將有助於香港成為亞洲最大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

薩克斯表示:「為項目提供融資、促成交易,作為連接世界的橋樑,讓香港真正成為全球綠色金融中心。這樣,各國政府在任何時候想到綠色發展時,都知道在這裏可以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借貸、在交易所上市或尋找合作夥伴,這才是香港的真正使命。」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盛讚大灣區 指香港在全球變局中擁多重優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