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香港中成藥擁有良好聲譽,一些中成藥更成為遊客來港必買「手信」之一。目前,內地對港澳合資格的傳統中成藥已採取簡化審批上市程序,將為港商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市場提供機遇。
貿發局今日(24日)發表《香港中成藥產業機遇與挑戰》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2024年香港中成藥出口28.8億港元當中,93%是本地生產產品,明顯與其他以轉口貿易為主的產業不同。而內地是本港中成藥出口的主要市場。

貿發局首席經濟師(大中華區)趙永礎指出,香港中成藥在華南地區以至海外華人市場皆有良好聲譽,且內地對港澳合資格的傳統中成藥已採取簡化審批上市程序,這為港商帶來機遇。此外,網購活動持續活躍,在符合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前提下,港商可考慮利用跨境電商拓展市場。
現時部分外用中藥酒及清涼油等中成藥已被納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允許相關產品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銷往內地。報告提到,海外市場方面,東盟的電商零售市場正在迅速增長,在符合當地法規前提下,香港中成藥企業也可通過線上渠道發掘商機。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香港中成藥出口目的地以內地、澳門為主,而東南亞等其他市場份額相對較小。對此,趙永礎回應傳媒表示,香港中成藥產業雖規模不大,但具備一定特色與品牌基礎,在消費者中存有認知度,這成為其拓展市場的重要依託。針對內地市場,內地本身藥品市場龐大,競爭較為激烈,但隨着合作通道的開放,加上大灣區合作背景下准入門檻有所降低,為香港中成藥提供了機會。不過他強調,藥品行業有其特殊性,准入仍有難度,且市場拓展不會一蹴而就,難以出現短期內的爆發式增長,需穩步推進。
至於東南亞市場,趙永礎認為其潛力值得關注,但現階段面臨監管體系不統一的問題。當地部分國家缺乏明確的中成藥監管標準,企業需應對複雜的准入規則。若能解決這些問題,東南亞市場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獲InnoHK資助的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研製治療慢性便秘的新藥CDD-2101,首次獲批准於美國進行臨床研究。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主任卞兆祥教授表示,中醫藥發展迎來歷史機遇,這是推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中成藥相關活動「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將於今年8月15至16日於會展舉行。行業專家將探討傳統中醫藥用於防治腫瘤、炎症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最新發展,並公布多項相關臨床研究結果及分享案例。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