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7月16日,杭州市余杭區部分小區發生供水異常,杭州市聯合調查組今日(23日)發布通報指,此次供水嗅味異常是氣候、環境、水動力條件等多種因素疊加情況下導致的。
據通報,水樣中檢測出的硫醚類物質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在水中較低濃度即可產生蒜味、沼澤味、腐臭味等異味。7月初以來,持續高溫晴熱,東苕溪仁和水廠取水口上游及周邊一些水體藻類快速繁殖。隨着前期降雨匯流,部分藻類及其降解產物(含硫醚類異嗅物質)匯集到仁和水廠取水口附近,並於7月16日凌晨進入取水口。綜合分析,此次供水嗅味異常是氣候、環境、水動力條件等多種因素疊加情況下導致的。
關於市民群眾關心的自來水出現「發黃」「發渾」問題。根據調查分析,目前供水管道主要是鐵質管道,事情發生後余杭製水有限公司、余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先後採取水源切換、供水調度和水管沖洗等措施,引發供水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水流速度突變,沖刷管壁導致銹層脫落產生「黃水」或「渾水」,部分進入供水水箱或用戶,一般放水一段時間後可恢復正常。
據悉,事發7月16日8時許,余杭製水有限公司下屬的仁和水廠工作人員巡查發現異味;8時30分,仁和水廠對進廠水、出廠水進行檢測。13時30分,仁和水廠出廠水水質指標顯示恢復正常。16時30分許,主幹管網水質恢復正常,供排水公司開始對支管及小區二供泵房、水箱逐步沖洗。事情發生後,供水行業主管部門已對全市33座城市供水廠全面開展檢查排查,出廠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要求。
通告指出,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充分暴露出當地在公共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防範應對等方面存在問題和短板,尤其是對水質變化監測預警不足,突發應急預案不完備、機制不健全、應急響應遲緩、信息發布滯後,部分涉事部門見事遲、行動慢、監管不力,少數黨員幹部風險意識不足、工作作風不實、宗旨意識淡薄,教訓十分深刻。根據市委部署,市紀委市監委成立調查組,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存在的履職不力、失職失責問題進行深入調查,並依據調查結果,對7名領導幹部嚴肅問責,依規依紀依法分別給予黨內警告、黨內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