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今日(23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發布會上宣布,海南自貿港將於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封關後,海南將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此外,海南自貿港將面向更多國家實行更加開放的免簽政策,料將吸引更多外資與高端人才流入。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接受點新聞訪問指出,海南自貿港的進一步開放,或將使香港面對一定程度的競爭壓力,但只要強化自身優勢,香港有條件與海南形成互補,借勢轉型升級。
「海南封關運作,或會為香港帶來一定的區域競爭壓力。」梁海明坦言,未來海南將崛起為新興開放高地,可能吸引部分外資與高端人才,對香港形成一定程度的分流效應。但他強調,海南的擴大開放亦將為香港提供「轉型升級」的契機,在創科、金融、航運、教育等領域為兩地帶來更多合作機會。梁海明認為,香港可藉助其國際化優勢,主動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只要香港能進一步鞏固金融、創科與專業服務優勢,強化與海南的互補合作,就必然可以化挑戰為機遇。」
「香港和海南可以在綠色金融、創科產業、離岸人民幣、國際仲裁和高端服務業等方面展開合作,構建自貿港和大灣區聯動發展的示範區。」 梁海明指,香港應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未來應更積極引進人才,強化國際樞紐地位,穩固其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獨特作用。
記者了解到,海南自貿港將於12月18日啟動封關運作,這一日期的選定也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梁海明解讀,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免稅政策和更開放的簽證措施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與人才,有助於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貿易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更深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他認為,海南自貿港進一步開放還將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促進制度型開放實驗。海南可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窗口」,促成更多來自RCEP、東盟等區域的經貿合作。同時,也為國內企業提供「走出去」橋樑,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地理相近、人文相親。梁海明認為,海南自貿港的「零關稅、低稅率」政策有望吸引更多大灣區居民到海南消費,形成雙向消費流動,也可促使大灣區提升服務質量與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經濟融合升級。
「海南自貿港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創科、教育、旅遊、物流和金融等領域的聯動發展。」梁海明建議,海南自貿港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在離岸金融、跨境電商、自由貿易規則探索方面開展合作。如共同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推動旅遊一體化發展、加強高端醫療與教育資源共享,打造「南方開放走廊」。他認為,這不僅能提升海南的投資吸引力,也能為大灣區企業提供外溢空間和多元投資機會。
(點新聞記者盧靜怡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