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如果你喜歡「地獄笑話」,那你一定會愛上Joan Cornellà。這位西班牙藝術家的個展正在藝穗會展出,作品繼續其一貫的「地獄」風格,以明艷色彩與簡單線條勾勒出荒誕與黑色幽默,構建了一個令人不安卻忍俊不禁的視覺宇宙。他筆下這些永遠掛着詭異微笑的小人如同一面面扭曲的哈哈鏡,映照出當代社會最荒謬卻又最真實的精神圖景,展現了社交媒體的殘酷、優績主義的虛無及人性的虛偽冷漠,讓觀眾以輕鬆的方式反思當代人的「社會疾病」。

與此同時,這些作品又折射出後疫情時代人們的思潮變化,即更注重自己的感受、習慣以自嘲緩解社會壓力等。在這個世界變幻莫測的時代,這種以幽默包裝痛苦、以荒誕解構現實的藝術表達,恰與人們逐漸轉變的心理防禦機制形成微妙共振——當生活變得越發不可預測,自嘲與黑色幽默是否正成為一種生存策略?戲謔自己的荒謬與不幸,是「地獄笑話」還是智慧的生存之道?

「歡迎來到地獄」:甜美包裝下的色彩暴力
Joan Cornellà的作品有很多讓人感受到背刺的「巧思」,比如一進展廳看到的是一個笑容明媚的女孩張開雙臂,而走近才發現她衣服上的愛心圖案寫着「I hate everyone」(我恨所有人),她並沒有在迎接你。走入展廳更會被其他作品接二連三地背刺,Joan Cornellà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色彩暴力」:明快的色調、簡單的線條與黑暗內容形成尖銳反差。他曾坦言:「我認為所有人都在為苦難而笑!當我們笑某人或某物時,無論心中是否存有同理心,這樣的行為總存在着某種程度的殘酷;如果我的卡通作品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我根本笑不出來。」這種「笑中帶刺」的創作哲學,直指當代社會一大精神困境:在社交媒體構建的完美表象下,我們是否已經習慣將真實的痛苦轉化為可供消費的娛樂素材?
亦有許多作品直戳優績主義的虛無,比如《The harder you work, the more you hate your miserable life》(你越努力,越會憎恨你的可憐人生),《Go to work, make some rich guy richer》(去工作,讓富人更富),戲謔地撕碎了成功學的糖衣。《Never forget who you are——nobody》(永遠不要忘記你是誰——誰也不是),《Everyday is the worst day of my life》(每天都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When life knocks you down,stay there and die》(當生活將你擊倒,就躺在那死掉)等作品則貫穿着「任何事物都能將我打倒」的基調,折射出「躺平主義」這種近年來極其流行的生活態度。


然而,就好像年輕人日日喊「躺平」並不代表自我放棄,這些「地獄笑話」似乎也不是真的在唾棄世界和人生嗎,相反是通過將自我、將人生置於「無關緊要」的位置,去稀釋被社會時鐘催促而產生的焦慮。諸如「Everyday is the worst day」、「I am nobody」的態度更像是在勸慰自己接受任何無常的世事,從而平靜地面對巨大的社會競爭和生活壓力,以及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在焦慮不安中 幽默成為一種抵抗力
心理學家彭凱平曾經指出,疫情是人類現代文明涅槃再造的機會。疫情及疫情後世界環境的動盪催生了兩種結果,即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創傷後成長,而幽默感提升或許可以被看作後者的表現之一。Joan Cornellà筆下在各種災難裏永遠保持詭異微笑的角色,恰似人們在後疫情時代的生存狀態——面對荒誕,我們學會了苦笑。這種「在不幸中大笑」的能力看起來很無厘頭,但可以作為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幫人們在困苦中找到情緒出口。

Joan Cornellà的作品會帶來三重視覺和心理衝擊,初看那些色彩鮮豔的卡通畫好像很是明媚可愛,細看上面的荒謬文字會被逗笑,繼而又凝固笑容,因為我們突然認出,那些荒誕情境正是日常生活的誇張版本,而在這些社會「病症」中,我們既是患者也是病原體。好在,認識這種雙重身份,或許正是療愈的開始。
在後疫情時代,在充滿動盪和不安的世界,當我們開始以幽默面對創傷,以自嘲化解壓力,我們實際上正在實踐一種新型的生存智慧——在荒誕中保持清醒,在痛苦中不失希望。或許這就是藝術的意義之一,即從不逃避現實的困苦,而是以一種扭曲卻清晰的方式,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應對它。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