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旅遊業正在迅速復甦,遊客樂於發掘更多新玩法,擁抱深度體驗新浪潮。厭倦走馬觀花,告別「買買買、食食食」的流水線,如何將一座城市的文化故事,轉寫成獨一無二的旅行記憶?香港中旅社董事總經理陳瑞東近日接受點新聞專訪時表示,「深度定製遊」正成為許多遊客喜歡的旅行模式。

探訪名人足跡 文學地圖尋香港
香港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遺蹟,一大批文化名人都曾生長於斯、奮鬥於斯,創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陳瑞東表示,很多遊客是透過電影、音樂和文學認識香港,他們來港就是想沿着名家足跡,探尋文藝作品中的場景。如果選擇跟團遊,所能了解到的信息較大眾化,因此部分遊客更青睞定製化行程,通過導遊深入的講解和互動了解更多信息。
許多遊客對李小龍、張愛玲、金庸等文化名人,都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知道他們在香港生活過,但無法將這些故事和景點一一對應起來。陳瑞東指,香港中旅社會主動去挖掘相關的名人故事,組合成定製化的線路和產品,供有這樣需求的客人選擇。
就以張愛玲為例,香港中旅社為定製客設計了一條「張看香港」旅遊路線。早上乘搭專車前往淺水灣,到《傾城之戀》中男女主人公初次邂逅的淺水灣飯店重溫舊夢;中午前往帝京酒店,吃一次「愛玲宴」,所有菜品均以張愛玲的散文、小說、人生際遇為主題線索;下午到香港大學,行過張愛玲曾求學的本部大樓、住過的儀禮堂,和電影《色·戒》取景的陸佑堂。陳瑞東認為,透過結合文學與旅遊,能讓旅客更深刻體驗香港的歷史沉澱。

培養城市講者 小團化深度解讀
深度定製遊的特點是小團化、精品化,每團通常2到5人,有保姆車負責接送,對帶團導遊的要求也更高。陳瑞東表示,香港中旅社從大批優秀導遊中,選出約20名平時表揚信較多、精通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的,重點培養為「城市講者」。這些導遊不僅熟悉旅遊景點,更注重挖掘背後的文化內涵,通過生動的講解將香港的歷史和文化傳遞給遊客。
他續指,香港中旅社與多個具有文化深度的旅遊景點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文化博物館,乃至廉署咖啡館、中區警署等具有代表性的場所。由合作機構提供場地,允許專業的講者進行文化講解,開展深度導覽服務。

推出以「城市講者」為核心代表的深度定製遊以來,不到一年時間,已有近2000名消費者光顧。陳瑞東指,目前以內地遊客為消費主力軍,大家同根同源,對華語文化非常熟悉;其次是海外華人華僑;另外,「一帶一路」國家、歐美、日韓遊客則佔約一成,這些外籍遊客多數深受功夫片吸引,希望能夠來香港進一步了解。
Cosplay x 劇本殺 沉浸式還原港片場景
除了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近年《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城》等不少港產片大熱「出圈」,吸引粉絲來港遊覽、打卡拍攝地。陳瑞東透露,中旅社正與知名導演合作,打造一個結合電影場景與香港傳統街區的沉浸式片場,讓遊客「Cosplay」(角色扮演)體驗類似「劇本殺」的互動玩法,感受香港故事的趣味性。他預計,今年內一定會有小型項目啟動,具體細節將在正式敲定後對外公布。

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同屬粵語文化圈,許多文化元素都有連同之處。例如香港人熟悉的武術大師武術名家黃飛鴻、葉問就出身佛山;開平碉樓、赤坎古鎮等,亦有深厚歷史底蘊,不少港片曾在當地取景。陳瑞東表示,中旅社也設計了一條「灣區文化名人深度遊」路線,將佛山、江門、開平以及港澳等文化景點串聯起來,讓更多遊客領略粵語區的獨特魅力。
展望旅遊市場前景 為故事買單成趨勢
今年首個五個月有約2000萬人次旅客訪港,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2%,但當中不少旅客選擇「特種兵式窮遊」,不再大手筆消費購物。這種情況下,定製遊生意會不會難做?陳瑞東認為並不愁客源,因為市場總是多元化的:「有需要18元一天遊的顧客,也有希望能滿足好奇心,或是純粹追偶像、探尋故事的顧客,他們對價格不是很敏感。」
「客單價高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提供符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產品。」陳瑞東指出,消費者並沒有「捂住錢包」不再消費,而是只想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買單。相應地,作為業界應當了解旅客想要的服務,提供產品讓他們體驗。他相信隨着高端客群與「特種兵式窮遊」形成差異化需求,定製遊市場會越做越大。

展望未來香港旅遊市場發展,陳瑞東說,希望整個業界共同努力,開發更多地標式的深度旅遊項目,讓更多內地和海外遊客能體驗到一個更好的香港。
(點新聞記者盧葦、蘇婷、花天琪報道,視頻攝製:花天琪、周楎,撰文:盧葦)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