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熱帶風暴「韋帕」已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進入香港800公里風圈。天文台今日(19日)凌晨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表示會考慮在今日下午初時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並視乎「韋帕」與珠江口的距離、其強度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星期日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如果屆時天文台改發8號風球,那麼「韋帕」將成為今年香港的第一個「八號風球」。如果八號強風信號生效,表明香港正遭遇持續風速63-117公里/小時的強風,陣風或超180公里/小時。除此之外,「韋帕」還會带来狂風驟雨。有港媒分析,此次八號風球可能會伴隨黑雨,每小時雨量或超70毫米,對市民出行及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2025年 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的熱帶氣旋數目偏多
今年早前,香港天文台預測,2025 年的大氣型勢呈現複雜特徵。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會在夏季(6-8月)期間接近正常,但稍後時間可能下降至略低範圍,這種型態通常導致香港風季較早開始和較晚結束,從而令更多熱帶氣旋影響南海。而在綜合考慮2025年的累積氣旋能量和太平洋十年振盪(PDO)相位的因素後,天文台預測2025年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數目為正常至偏多,約5至8個,風季或會在10月或之後結束。
香港極端天氣出現頻率呈上升趨勢
近年來,香港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顯著攀升。香港天文台數據表明,2024年全年平均氣溫高達24.8攝氏度,較1991-2020年正常值高1.3攝氏度。在降水方面,極端降水事件更是愈發頻繁。以天文台總部為例,過去錄得一小時雨量破紀錄的情況數十年才發生一次,但近幾十年卻屢屢出現。2024年全年共發出四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相較於往年,頻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此外,香港的熱夜(日最低氣溫28℃或以上)數目和酷熱(日最高氣溫33℃或以上)日數在過去百多年來持續上升,而寒冷(日最低氣溫12℃或以下)日數則不斷下降。

渠務署:實行「及時清渠」 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水浸
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天氣形勢,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採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在預警與應急處置方面,實行「及時清渠」機制。當天文台預測暴雨時,渠務署會立即巡查全港約240個易淤塞地點,清理渠道以降低水浸風險。自2022年起,政府還會依據「局部地區大雨提示」提前部署。暴雨期間,緊急應變隊伍將增至180隊,快速處置各區水浸事故,減少對交通出行的干擾。

改善15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 引入排水機械人
除了預警與應急處置,基礎設施升級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目前正推進15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預計2030年前分批完成,覆蓋柴灣、黃大仙、元朗、尖沙咀等歷史水浸黑點,從根源提升排水能力。同時引入強力排水機械人、人工智能水浸監測系統、內澇監測器等科技裝備,實時掌握水位動態,提高應對效率。

開展斜坡安全教育 加強公眾宣傳
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公眾宣傳與教育領域的工作也同步開展。多部門聯動開展科普工作,保安局通過網站、社交平台普及極端天氣知識;渠務署製作電視短片、刊物,指導市民和物業管理方應對水浸;土木工程拓展署向沿岸低窪地區居民推送防災指引;土力工程處在商場、學校開展斜坡安全講座,向私人斜坡業主提供維修建議。
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完善的跨部門協調機制。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強調,特區政府將持續強化「超前準備、加強預警、果斷應急、迅速復原」四項能力,通過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協調資源,確保極端天氣下各環節高效運轉,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市民防範指南:八號風球來襲,務必提前準備
面對即將到來的八號風球及可能伴隨的黑雨,市民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以保障自身安全和財產。
出行安全:警惕涉水路段 避開高風險區域
出行前務必關注天文台最新風力及暴雨預警,盡量避免在風勢最強、雨量最大的時段外出。駕車人士需提前規劃路線,尤其要避開以下易水浸路段:
政府已在柴灣道、龍翔道、翠屏道、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運路等五個水浸風險較高的低窪行車路段推行涉水線系統試驗計劃。當水浸達到紅色涉水線時,表示前方水浸嚴重,車輛應立即停止前進,切勿冒險涉水。此外,元朗新田石湖圍、大埔林村谷盆地、油尖旺漆咸道南(加連威老道和柯士甸路之間)以及南區薄扶林村等區域也常出現水浸情況,駕車人士應盡量避免前往。
八號風球懸掛期間,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小巴、渡輪)將暫停服務,港鐵服務也會受影響,建議市民非必要不外出,以免被困或發生危險。
居家防護:應對水浸與停電 儲備應急物資
- 防範水浸入屋
居住在村屋或低層的居民應提前清理屋外排水渠、地漏,確保排水暢通,防止雜物堵塞。在大門、窗戶等可能進水的地方可放置沙包或擋水板,築起臨時防線。同時,將貴重物品、電器、傢具等墊高或轉移到高處,避免被水浸泡。
若家中開始進水,或有觸電風險,應立即關閉總電源開關。
如發現街道或家中嚴重水浸,市民可撥打渠務署24小時熱線23001110報告。
- 應對停電
針對可能出現的停電情況,市民應提前準備好應急包,包括手電筒、備用電池、急救用品、常用藥物、少量飲用水和不易腐壞的食物。確保手機及充電寶電量充足。停電後,應避免頻繁開關電器,以免恢復供電時造成電路過載。若需使用發電機,務必在室外通風處操作,以防一氧化碳中毒。停電期間,市民可通過手機(若有信號)關注電力公司(中電或港燈)發布的最新搶修信息。
提升安全意識:了解預警信息 掌握應急知識
市民應積極參加政府部門或社區組織舉辦的防災講座,學習極端天氣應對知識,並了解所在小區的應急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密切關注天文台發布的「局部地區大雨提示」等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護準備。對於長者、行動不便者等特殊群體,可提前聯繫社區服務中心,預約緊急協助。
此次即將到來的八號風球及可能伴隨的黑雨,無疑將是對香港應對極端天氣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市民的充分準備和政府的積極應對,將共同提升城市的韌性,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點新聞ESG記者張雨辰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