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超前部署 應對今年首個颱風

文/興銀

進入7月,本港周日(20日)可能迎來今年首個八號風球。天文台今日(17日)表示,按照現時預測,位於菲律賓以東的熱帶氣旋會在明晚至星期六初時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天文台屆時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天文台考慮在星期六的日間發出三號強風信號,並視乎該熱帶氣旋與珠江口的距離、其強度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星期日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進入夏季,本港天氣複雜多變,可能之前還是藍天白雲,轉眼間就下起了驟雨。本港這兩日天氣極端酷熱,但本周末就將迎來驟雨及狂風雷暴,因此,市民需要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

上周四(7月10日)本港多區狂風暴雨,天文台半日內三度發出「紅雨」警告。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更提早一日宣布翌日(11日)全港日校停課。不過到了7月11日,天氣並沒有顯著變壞,反而當日日間沒有下雨,「超前停課」的做法引起不少熱議。

面對颱風、暴雨等天氣,政府首要做法是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將風險降到最低。由於前一日的天氣複雜多變,且天文台先後三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預警7月11日仍可能出現暴雨及狂風雷暴等惡劣天氣,打工仔和學生在惡劣天氣下可能會出現狼狽行走、舉步維艱的畫面,政府提前決定停課正是重視市民生命安全的體現。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直言,天有不測風雲,「科技幾好都唔夠個天鬥」,認同委員會「重視生命」的做法。

事實上,暴雨預測與颱風預測有很大分別。在現今科技下,颱風走勢有較大可預測性,但是暴雨帶則千變萬化,越早作出的預測,誤差越大。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舉例指,曾經有天文台的同事做了個很形象化的比喻:我們都知道在煲水時,水會在100度的時候沸騰,但是我們不會知道究竟哪些「氣泡」會在哪裏冒出來,暴雨預測就是這麼困難。

面對非常困難的暴雨預測,究竟是按照慣常做法,繼續等待不斷更新、而且越實時越準確的天氣預報,才作防災準備和應變部署?還是根據大勢預測作出超前準備,防範災害、給市民更好的安全保障?在生命面前,答案肯定是後者。政府超前預警,可以讓社會各界提前準備就緒,盡量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和困擾。

今次,面對可能到來的今年首個八號風球,政府亦需要超前部署,提早發出預警,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哪怕「做多」或者有偏差,都應該「寧安全、莫後悔」,根據科學的天氣預測,從市民角度出發,盡早發出預警並做好早期應對方案和措施,全力減輕惡劣天氣帶來的威脅和影響。

面對香港今年首個颱風,政府相關部門都要超前部署、提前準備,把應對工作放在前面,堅守崗位,按準備好的應變部署,致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除此之外,還要努力提高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過往,有市民冒風雨到海邊感受風暴的威力,甚至有市民在紅色暴雨警告下去泳灘游泳、到山澗行山,這些危險行為甚至會釀成致命悲劇。

香港的自然災害相對較少,主要面對颱風、暴雨、山泥傾瀉等威脅,但在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的背景下,政府還需要繼續推行多項應對措施,提升市民面對自然災害的危機意識,更好守護市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超前部署 應對今年首個颱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