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納教學資源 助本港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

【點新聞報道】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之際,為配合今年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的更新,教育局於多個科目增設相關框架指引。局方的通告強調,會持續在「國家安全教育資源網頁」發放相關學與教資源,包括最新增加的「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網站連結,分別提供針對中學生和高小生的播放指引,幫助師生結合各項學習活動,還原2019年修例風波真相。

香港修例風波真相」專題網站納入「國家安全教育資源網頁」的「學與教資源」主頁,包含大量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拍攝製作的視頻素材,通過權威史料還原2019年黑暴事件的本質,幫助香港青少年認清境外勢力策動「顏色革命」的真相。點新聞記者登入該專題網站發現,內設「還原真相」頻道收錄的37分鐘紀實影片,系統梳理了修例風波從醞釀到爆發的全過程,影片採用大量第一手新聞素材,客觀呈現了暴力事件對香港社會造成的深重傷害——港鐵被破壞、商舖遭打砸、市民受恐嚇等畫面觸目驚心。

資料顯示,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暴徒投擲超過5000枚汽油彈,全港85個地鐵站(佔全港91%)、63個輕鐵站(佔全港92%)被暴徒焚燒或嚴重破壞,629名警員在執勤期間受傷,大量持不同意見的市民被毆打受傷、捆綁及非法禁錮,經濟損失及人身安全損失難以估量。

修例風波之後,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曾製作52集視頻短片《反修例黑暴真相》,回顧2019年黑暴事件的過程,真實再現歷史,為香港開展國安教育提供堅實的事實依據和豐富的一手素材。這一舉措標誌着教育界與媒體機構積極合作,在積極開展國安教育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為青少年樹立正確歷史觀提供重要教學支撐。

專業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理性認知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指出,該專題網站填補了本土化國安教育案例的空白。「用香港市民熟悉的場景講述國家安全,比抽象說教更有說服力。」他強調,在完成23條立法後,香港更需要通過教育鞏固法治基礎,而權威史料的公開有效奪回被反對派長期壟斷的話語權。

培僑中學教師、灣仔區議員穆家駿接受點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香港中學生對修例風波的認知存在嚴重信息偏差,「許多學生當年年紀尚幼,如今通過網絡接觸的多是經過暴徒美化的片面信息。」他十分肯定專題網站提供的教學指引,認為其幫助教師以系統化方式解析事件,並向學生解讀影片中提及的真實數據及案例,「令學生清晰為何將是次黑暴事件定調為『顏色革命』,同時與境外的『顏色革命』進行對比,從而對2019年黑暴事件有所認識。」他補充道。

教育局透露,除專題網站外,教育局已為本港教師提供高小及中學適用的差異化教學指引,包括活動安排及討論問題建議,供教師參考和靈活使用,同時鼓勵教師將這些歷史性、時事性資源融入課程,例如小學人文科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或於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中使用,推展具象化的國家安全教育。

教育局發言人強調,通過讓學生了解2019年修例風波的真相與本質,可讓他們了解國家安全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可能帶來的傷害和破壞,理解香港國安法對香港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對培養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建立法治觀念、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及抵禦錯誤思潮的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由治及興彰顯法治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該專題網站同時呈現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歷程:香港國安法自2020年公布實施後,政治、經濟和社會回復穩定,2025年香港榮獲全球城市安全指數第8名,較2019年第20名有顯著提升;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在「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排名全球第一,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穩固。這些數據生動說明,維護國家安全與繁榮穩定密不可分。

隨着國家安全教育逐步深入校園,香港正從法治保障和教育引導兩個維度築牢安全屏障。正如教育界人士所言,愛國主義教育是關乎人心、細水長流的工作,只有讓年輕一代真正了解歷史的傷痛,才能共同守護來之不易的安定繁榮。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香港修例風波真相」納教學資源 助本港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