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點ESG|粵菜+菌菇+ESG=可持續飲食革命!美心「饗在雲南」重塑綠色餐桌

【點新聞報道】當一盤香氣撲鼻的「諾鄧火腿野菌生煎包」端上你的餐桌時,你品嘗到的或許不只是一份融合了滇粵風味的佳餚。這背後,可能是一次對雲南偏遠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支持,一次對當地農戶生計的直接改善,更是一張投給「可持續發展」的無形選票。

昨日(16日),香港餐飲巨頭美心集團與雲南省商務廳聯手舉辦「饗在雲南」美饌品鑒活動。這不僅僅是一場將雲贵高原的珍稀食材引入香港41家餐廳的美食传递,從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的視角審視,這更像是一次精心布局的「可持續餐飲」實踐,為香港餐飲業的社會責任敘事,增添了極具深度的一筆。

從「源頭直送」到「價值共創」

對於普通市民而言,ESG或許是個遙遠的概念。但通過「饗在雲南」,能清晰地看到ESG如何落實在日常餐飲消費的環節中。這次粵港兩地的合作遠不止於「買與賣」的商業行為,它構建了一個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價值鏈,深刻體現了ESG的核心理念。

在環境(E)方面,雲南素有「植物王國」和「菌類王國」的美譽,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然而,這些寶貴的自然資產也面臨着過度開發的風險。美心此次合作,通過大規模、標準化的採購,實際上是在引導和鼓勵雲南當地採用更可持續的種植和採集方式,從而實現供應鏈的ESG。例如,要求諾鄧火腿、野生菌等產品符合「風土標誌」的需求,能有效激勵當地社區保護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將「绿水青山」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形成正向的商業循環。這不僅是對大自然的尊重,更是對企業供應鏈環境風險的有效管理。

從社會角度來看,它超越了傳統的「慈善捐贈」,而是採用了「以購代捐」「以消費代扶持」的模式,為雲南當地,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戶,提供了穩定且直接的經濟來源。這不僅是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消除貧困」和「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的積極回應,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實踐。此外,活動將雲南的飲食文化及少數民族風情帶到香港這個國際舞台,促進了滇港兩地的文化交流與經貿往來,創造了超越商業本身的社會凝聚力。

從治理角度而言,要將「源地直送」的承諾變為現實,背後需要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和企業管治能力作為支撐。從雲南大廚的實地考察、與當地名廚交流,到參觀中醫藥博物館以確保食材的藥用價值得到妥善處理,美心展示了其對供應鏈的盡職調查和透明度管理。這種對食品安全、品質控制和合作夥伴關係的嚴謹態度,正是現代企業卓越管治的體現。它不僅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為投資者和公眾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可信賴的企業形象。

一場「美味」與「責任」的雙贏

在「饗在雲南」菜單中,不少食材如石斛、三七、黑皮雞樅菌等,均是富含藥用價值的天然寶藏。菜式如「三七鮮石斛海螺汽鍋雞」不僅滋味出眾,更打破了「養生等於無味」的刻板印象。

當高原特色遇上本地廚藝,這場綠色飲食革命也悄悄落入我們的每一口中。而對香港消費者來說,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新奇的餐飲探索,更是一次輕鬆參與「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在滿足味蕾的同時,也是在支持跨境綠色合作的未來藍圖。

(點新聞實習記者張雨辰 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易點ESG|粵菜+菌菇+ESG=可持續飲食革命!美心「饗在雲南」重塑綠色餐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