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當許多企業還在討論「可持續」該如何實行時,港交所上市公司聯想已經開始利用AI為客戶「計算」碳排放賬目,甚至將技術應用於保護長江江豚和自閉症兒童的項目中。這並非未來的科幻場景,而是聯想集團剛剛發布的最新一份ESG報告中真實發生的內容。
根據聯想2024/25財年ESG報告,公司正以「人本智能」(AI for All)作為核心ESG戰略。「人本智能」旨在讓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服務大眾,融入生活與工作各方面,其核心是將人的需求、體驗和權益置於首位,確保技術服務於人類進步與福祉。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當下,聯想提出「人本智能」,是關注到其對不同人群、社會結構及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例如,聯想通過技術研發與創新,推動人工智能在個人計算設備、企業級解決方案等領域的普及,讓更多人享受便利。
聯想將「人本智能」全面嵌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三個方向,形成了一條可查證、能落地、有實效的ESG路徑。
在環境保護方面,人工智能革新了企業衡量和管理自身對地球環境影響的能力。聯想集團通過聯想智能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顧問(LISSA)應用生成式AI技術,精準測算IT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並在特定市場推出ESG解決方案——樂循。樂循就像企業的「環保計算器+管理小助手」,它能幫企業算清楚從產品生產到報廢全流程的碳排放量,找出碳排放多的環節;還能提醒企業遵守各地環保規定,避免因不合規而被處罰。無論是工廠生產、物流運輸,還是合作供應商的環保表現,它都能統一管理,讓企業知道該從哪兒下手減少污染、節約資源,切切實實地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憑藉這些AI技術,聯想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精準計算與管理碳排放、推動產品設計綠色環保化等方面取得進展,減少企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切實履行環保責任。
從社會責任角度來看,聯想將「人本智能」理念融入實際行動,讓人工智能技術發揮出服務社會的價值。在特殊群體幫扶上,聯想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AI眼動技術,為漸凍症患者帶來了便利。該技術能精準捕捉患者的眼球運動,患者只需通過眼神,就能在電腦上完成文字輸入、發送指令等操作,實現自主溝通,還能控制智能家居,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自主性。對於自閉症兒童,聯想開發了結合人工智能的輔助工具,通過互動訓練和情緒識別,幫助他們理解社交信息,提升社交能力,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在生態保護方面,聯想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長江江豚保護。通過智能監測設備收集江豚的活動數據,再用AI算法分析,能準確掌握江豚的生存習性和種群數量變化,為制定科學的保護措施提供依據,有效守護這一瀕危物種。這些實踐讓人工智能走出技術領域,切實服務社會,彰顯了技術的溫度與價值。
在企業治理層面,聯想將「人本智能」理念融入管理實踐,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不斷完善治理體系。2024/25財年,聯想集團積極參與國際人工智能標準和規範的制定,簽署了歐盟委員會《人工智能公約》、加拿大政府《關於負責任開發和管理先進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的自願行為準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企業與UNESCO合作共建合倫理、負責任的人工智能聲明》等三大國際倡議。這一系列行動,既體現了聯想在行業內的責任擔當,也為自身在企業治理中規範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依據。藉助人工智能技術,聯想在企業內部管理中提升了效率與精準度。從決策流程的優化到各環節的協同運作,人工智能的融入讓治理更具科學性和實效性,同時也確保了技術應用符合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要求,推動企業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聯想的ESG路徑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因為它用了AI,更在於它把ESG做成了一種實用的「工具箱」:企業能看見效果,社會能切實受益,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科技的溫度。在全球都在思考「AI 到底是利器還是風險」的當下,聯想用實際案例展示了一個方向:技術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
這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未來科技最值得追求的價值。
(點新聞實習記者 張雨辰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