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今日(16日)中學文憑試(DSE)放榜,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男生王海博同學成為今屆「終極狀元」,他在中文、英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M1/M2)及四科選修科中,全部考獲5**佳績。


內地來港成長 立志從醫回饋社會
王海博同學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自己於內地出生,3歲來港定居,自幼在香港接受教育。其父親任職工程師,母親曾為教師。被問及未來規劃,他稱現階段未考慮到內地升學或就業,並透露志願是成為醫生,「香港醫療人手短缺,希望以此回饋社會」。談及專業選擇,他坦言中四選科時雖以興趣為主,選修物理、化學、生物三科以保持多元發展,但當時已萌生從醫志向。

網課利弊兼存 自組學習群突破限制
談及疫情期間的網課經歷,王海博表示,網課雖節省通勤時間,便於自主學習,但也削弱了校園社交體驗,「中一至中三缺乏實體互動,難與同學建立深厚連結」。為彌補不足,他主動創建數學討論群組,與同學線上研習。此外,他亦分享應試心得,強調時間管理與心態調節的重要性:「考場上不是每題都能完成,遇到難題要學會放手,避免糾結。」
王海博同學還透露,在讀書期間參加了外交知識競賽,自己亦本身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內地城市想去成都,看大熊貓和三星堆。

學業路上亦有挫折 歷史科失利成轉機
這位狀元坦言並非一路順遂,中一時歷史科成績曾低於平均線。「當時雖對歷史故事感興趣,卻忽略了分析事件成因、人物貢獻及影響等關鍵要素。」這次經歷讓他反思學習方法,其後更參與外交知識競賽,深化對國家發展與法律的理解。他認為:「多了解國家沒有壞處,這些知識其實很重要。」

評公民科難度 謙稱「人外有人」
對於2018年同樣考獲八科5**的「終極狀元」,王海博謙稱「天外有天」,尤其讚賞對方在通識科的表現,「需廣泛吸收時事知識,能力要求更高」。他認為新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題目較直接,僅需投入通識科四分之一的備考時間即可應付。

王海博特別感謝校長及教師提供豐富參賽與學習機會,亦感激家人無條件支持。校方表示,王海博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展現全面才華,其成就反映香港教育制度能助學生盡展所長。
(點新聞記者報道)
相關閱讀:
DSE放榜|16狀元創新高 中國婦女會中學誕唯一「終極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