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本港擁有1180公里海岸線及263個島嶼的旅遊資源。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關注香港旅遊發展,並提出「無處不旅遊」理念,建議特區政府善用寶貴的海岸、海島資源。然而,正當政府積極規劃,加緊布局,有地區人士擔心,救生員人手短缺,已經長年影響多個泳灘的運作,若然當局未能有效地處理,或許會令「島嶼經濟」的美好願景蒙上陰影。
據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資料顯示,2022年有12個政府泳灘因救生員人手不足而未能在整個泳季提供救生服務,2023年和2024年各有12個,當中離島區較為嚴重,每年平均有4至5個泳灘不等,當中包括上長沙、下長沙、塘福、觀音灣等景色優美的泳灘,情況令人擔心。離島區議員黃文漢向記者表示,多個泳灘因救生員不足而長期關閉,居民和遊客在夏季缺乏休憩選擇,直接衝擊離島區的旅遊經濟發展。離島區議員郭慧文亦補充指,疫情後非長工救生員的流失情況加劇,許多人被迫轉投其他行業謀生,長洲兩個泳灘中有一個常年關閉,期望政府加強宣傳和培訓,招募更多年青人投身救生員行列。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截至今年5月1日,全港公務員救生員崗位空缺188個,過去三年平均空缺率為5.28%。雖然數字較同期整體公務員平均空缺率低,但考慮到季節性救生員佔多數,整體人手不足問題未獲顯著改善。以每年泳季期間,康文署需要聘請約700名季節性救生員。2023/2024年度,目標招聘人數為712人,實質受聘人數只有73人;2022/2023年度目標招聘人數為728人,實質受聘人數亦只有194人。康文署解釋指,近年本地私人游泳池的數目持續上升,市場對救生員的需求不斷增加,招聘季節性救生員的難度因而提高,難免影響到為水上活動場地提供的服務。

那麼,救生員崗位為何「粥多僧少」呢?在屯門黃金泳灘服務多時的公務員高級救生員Nick向記者表示,他入行30年,月薪才只頂薪第10點26500港元,但現時合約救生員入職已可達26000,反觀公務員入職起薪只有港幣19535元。此外,「高級技工(救生員)」與郵差、交通督導同等級職位的月薪差距近萬元,而我們的晉升空間只有技工和高級技工兩級」。他說,救生員掌握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復甦等,與消防員不相上下,卻未能獲得同等的社會認可,目前僅被歸類為技工職系,嚴重影響了行業吸引力和社會地位。
儘管晉升階梯和職業體系吸引力欠缺,但考評要求卻較嚴格。Nick無奈地說,「每三年就要重新考牌,50歲的體能考核標準與18歲年輕人完全一樣,但多年積累的職業經驗卻得不到應有重視。」Nick建議,按照年資增長,逐步設立「救生隊長」等職位,以老帶新,發揮成熟救生員的經驗,而非單一考核體能。

年輕救生員Jimmy的處境同樣艱難,他坦言,「現在很多年輕人把救生員當作考取其他政府職位的跳板,因為在這個行業根本看不到未來。」Jimmy認為,救生員與消防員的工作性質相似,都是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只是前者相對被動。「政府應該重新評估救生員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削減預算。我們需要與紀律部隊看齊的薪酬福利,以及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面對嚴峻的人手短缺問題,康文署自2023年起推行「綜合季節性救生員訓練計劃」,並合作開辦拯溺課程。然而,業界普遍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從職系架構、薪酬待遇及職業尊嚴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
救生員短缺帶來的泳灘關閉,不僅影響市民的康樂需求,更直接衝擊離島經濟發展。以長洲為例,泳灘關閉導致遊客停留時間縮短,周邊餐飲、零售及住宿業均受到波及。香港作為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國際城市,發展海上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若果救生員短缺問題持續惡化,既會制約「無處不旅遊」願景的實現,亦會影響香港作為安全旅遊目的地的國際形象,政府需要盡快採取有效措施,讓碧海藍天的島嶼真正成為香港吸引全球遊客的名片。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